重点关注|三明:瞬时暴雨造成市区多处积水,建设海绵城市到底有没有用?
政府高度重视
事后立即复盘、多方面制定对策
据悉,24日至今,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瞬时暴雨造成的影响,分管领导开展现场调研并组织召开复盘会,逐一分析15个路段的积水原因,并从应急措施、近期工程措施和中远期措施等方面制定整改方案。例如,为解决新和路积水问题,提出应急措施为准备龙吸水车在该区域待命,及时开展抽排;工程措施方面,市政工程养管中心4月26日已立即施工,在新和路和东新五路间建设排水管网,拓宽排水渠道,尽可能地增加新和路排水通道。
延伸阅读: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旨在通过自然与人工措施结合,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能力,减少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并改善城市水生态。其核心是模仿自然水文循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弹性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降雨。
海绵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不是建几条管网或者建几个公园就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通过“自然+人工”系统重构城市水循环,其复杂性远超传统排水工程。
海绵城市也并非万能,但代表了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城市治理思维转变。通过系统性修复水生态,它不仅能缓解内涝(并非完全消除,海绵体的吸水、蓄水能力是有限的,可以应对正常降雨,无法完全消纳超标降雨),还能为城市提供更可持续的生存环境。只有通过跨学科整合、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理、多部门协同,才能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