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文化活化石:泰宁大源傩舞
2014-04-22 09:58 林文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小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福建省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的傩舞自北宋初年传入,原为“和藩舞”,经千百年传承,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舞蹈,被誉为民间舞蹈的“活化石”。 大源村于2010年12月在北京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该村座落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与江西东北部的黎川县仅一岭之隔,地处深山区,交通相对差一些,当地保留下来的客家民俗自然就多一点,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盛大的大源傩舞民间活动,远近闻名,被史学界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舞成了泰宁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的一大亮点。
大源村傩舞表演队在严家祠堂中进行傩舞表演 大源傩舞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和农历10月15日都举办,从不间断。该舞是原始乡民为祈求风调雨顺、祛灾祈福的仪式,舞蹈运作刚劲奔放、粗犷古朴,鼓声震天。农民辛勤劳作了一年,利用春节期间喜庆一番来祭祀祖宗,用传统的请傩神方法驱邪,祈求傩神保护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大源村傩舞表演队在村中进行傩舞表演 一台傩舞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主要角色有木鱼、跳鼓、打尺板和锣鼓手4种。这种民间舞蹈古朴神秘、粗犷奔放。大源村的傩舞因其形神皆备,动作跳跃奔放而称“跳神”。跳神的响器铿锵有力,节奏强烈,令人精神振撼,情绪激昂。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