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男儿王荣辉:南极科考队的机械师
2014-10-10 10:42:42刘才恒 夏雨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9月27日,王荣辉在安装里程标志牌。 宁化记者站 刘才恒 夏雨琳/文 王荣辉/供图 宁化县到南极长城站有16060.8公里。 这些天,在南极长城站,来自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机械师把一块家乡方向牌钉在木桩上。 长城站有个挂标牌的地方。来南极的人可制作一个家乡离南极多远的方向牌,钉在一个指定的地点上留念。 这位机械师是王荣辉,今年26岁,宁化县安远镇人,第30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第一批队员。他已在南极长城站生活工作300多天了。 南极长城站与外界的网络连接仅有512k带宽的卫星信道。记者通过QQ采访了王荣辉,分享了他在南极的苦与乐。 买张世界地图说服父母 2005年,王荣辉从三明技校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毕业,同年7月进入厦工。他从车间一线员工做起。由于技术好,2007年起,被公司派遣驻外地做售后服务,还先后参与汶川、芦山抗震救灾救援工作。 参加南极科考的机械师要具有全面的技术、强健的体魄、团队合作的精神。第29批次赴南极考察活动,王荣辉就报名了。但那时他孩子才1岁,公司经过综合考虑,没批准。2012年9月,第30次科考报名开始,他再次报名。竞争十分激烈,10余人报名,选择2位。凭着出色的技术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王荣辉被选上了。 去南极前,王荣辉想方设法做通了家人的工作。 妻子刘天琴很支持他。王荣辉是家中独子,向父母解释费了一番功夫。父母亲只知道那里很冷,得知那里还有极昼和极夜,更是吃惊。 为了让父母了解南极,王荣辉特地买来一张世界地图,向他们解疑释惑,父母终于同意了。 王荣辉说,去南极工作的待遇不如国内,但他不后悔,能去南极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王荣辉报名的任务是科考越冬。科考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度夏,头年12月到南极,来年3月就回国。另一种是越冬,头年12月份到第二年12月份回国。 体检、面试后,科考队员必须参加黑龙江亚布力国家滑雪基地冬训。白天爬雪山,晚上在野外露营。让王荣辉难忘的是,冬训的最后一天,温度零下19摄氏度,他和队友挤在小帐篷里睡觉。头露在外面,半夜就冻醒了。 冬训完了开始培训吊车、橡皮艇、雪地摩托车的操作方法。经过层层筛选,王荣辉成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2013年12月2日,他和队友们从北京出发,5日,从蓬塔飞抵南极长城站。 王荣辉(左)与队友一起维修机械。 冰雪世界中,他是忙碌的机械师 到长城站的第一件事便是交接任务。 与王荣辉交接的机械师是师傅徐兴生,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队员,也来自厦工。每台车车辆保养情况,之前发生的故障……王荣辉一一记录下来。 他印象最深的是师傅的细心。“徐师傅在挂历上标注着,每部车保养的时间,哪类车需要定期启动等信息。”王荣辉说。 也有让王荣辉犯难的时候,雪地车都是德国进口,一些原理只能看说明书,最麻烦的是说明书还是德语。有不懂的地方,他就问站长。因为站长以前在“雪龙”号发动机组当过机械班长。 南极的恶劣天气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夏天,4月到10月就是冬天,冬天平均每3天就刮风和下雪。在南极作业跟国内相比,很困难。一次,一台雪地车刚出站便坏了,加不起油门。维修时,把发动机罩打开,需要把驾驶室往上移。王荣辉只好回到站里开来装载机,吊起驾驶室,再钻进去检查。“风吹在脸上好像沙子扑面而来。”王荣辉说。 2月21日,南极长城站全景图。 让他难忘的还有帮助智利空军站将油罐从船上吊到岸上的经历。智利空军站没有码头,吊车停放在海滩上。海水上半夜涨潮,船只晃动,还可以作业。下半夜退潮后,船就往前移,吊车需要重新摆放,退潮后的海滩沙石很松软,吊车陷在沙滩上,花了近1个小时才摆好。他们从下午6点忙到第二天凌晨3点,最终完成任务,受到智利站负责人的称赞。 今年,长城站基建任务繁重,重建检修科研楼,安装苏州寒山寺向南极长城站赠送的“长城和钟”,这些工作中,都有王荣辉的身影。 今年春节前,王荣辉也没闲着。“雪龙”号来长城站之后,他负责开吊车,59个小时没合眼,和队员们昼夜奋战,将物资和油料卸下,将十多个集装箱垃圾吊到船上,弥补了“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科考船行动而耽误的时间。 截至目前,王荣辉完成各类机械维修33次,保养27次。长城站有一条由厦工人驾驶厦工装载机修建的沿海大道,被命名为“厦工大道”。每次走到这,他都很自豪。 除了操作、维修、保养机械外,王荣辉的常规任务是每日送考察人员外出科考,能不时与企鹅和海豹亲密接触,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在南极,看企鹅必须保持5米以上距离,看海豹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不能去触摸它们。”王荣辉说,在这个冰雪世界里,能看到它们,感觉很快乐。 第30次南极长城站考察队员合影。 生活艰苦,没事找事“偷着乐” 在长城站,吃饭问题是队员面临的考验之一。 由于“雪龙”号两年一次来长城站补给。队员饮食以肉类为主,蔬菜是冷冻豆角、包菜、青椒等。水果主要是苹果。但到8月份,冷冻的水果一半都烂了。 刚到长城站时,因“雪龙”号还没到。队员们吃的是第29次考察队留下来的罐头和冷冻食品。吃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吃腻了,只能用辣椒酱来调整口味,直到“雪龙”号来补给。 今年1月,“雪龙”号送来鸡蛋和牛奶,到4月份鸡蛋全坏了。早餐都是面条和包子、馒头,午餐和晚餐基本都是冷冻的牛肉和猪肉及蔬菜。 王荣辉介绍说,队员们住的房子是钢结构的,室内温度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有时刮大风,半夜大家经常会被吵醒。南极空气很好,没有什么细菌。队员们很少得病,唯一的痛苦就是风吹后脚关节很痛。此外就是经常吃肉,没有蔬菜,肠胃不舒服。 在南极还要忍受极昼极夜。夏天最长的极昼就是从早上5点天亮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天黑。冬天最长的极夜是早上9点天亮,下午2点天黑了。一开始,他很不适应,到后来也渐渐习惯了。 在长城站生活枯燥乏味,他和队友苦中作乐。冬天,长城站经常组织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比赛,平时晚上大伙打打扑克,输家就钻桌子。王荣辉还常邀请队员品尝福建的铁观音。中秋节时,站里组织大家做月饼,并送些月饼给智利站、乌拉圭站的科考队员。 今年1月26日,张高丽副总理和长城站队员视频连线对话。大伙代表南极长城站全站人员给全国人民拜年。这让王荣辉很难忘。 让他更为感动的是今年8月10日,站里为他过生日。那天,刚好是智利的儿童节。智利站科考队员还带着小孩来到站里为他庆祝生日,为他唱西班牙语生日歌。 今年3月10日,美国一家户外运动机构组织了一场南极马拉松比赛,中国和其他国家科考队员共150多人参加比赛。参赛者从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科考站起点出发,途经中国长城站等四个站,共42公里。王荣辉报名参加了半程马拉松赛。“比赛从10点多开始,11点就开始下雪,鞋子湿了。好几个队员腿抽筋。但是能跑完半程很开心。”他说。 王荣辉也有遗憾。6月21日的“仲冬节”是南极考察队员的节日。那天,王荣辉被邀请去智利站参加活动,刚好刮10级大风,没法过去,错过了这个特别节日。 王荣辉说,在长城站感觉到团结合作很重要。今年12月中旬,他将回国。“有机会我想去南极中山站,那里比长城站条件更艰苦。我还想去北极。”采访结束后,他说起了自己的“野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