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官兵救援现场
东南网11月21日讯(通讯员 吕靖中 本网记者 肖晓敏)“90后”,他们早早的离开了父母的庇护,肩负着一身使命,面对随时可能突发的危险,毅然决然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年轻,他们充满活力,他们是大家口中最可爱的人,是祖国消防事业未来的希望。近日,记者近距离接触了尤溪消防大队的90后消防战士,了解他们工作、成长地故事。
黄侯新
背井离乡只为践行那一份责任和使命
黄侯新,尤溪消防大队沈城中队年纪最小的消防员,1996年出生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母,从小都是由奶奶和姑姑带大。但并没有因为他年纪小和成长经历就被特殊对待。从去年9月入伍,他至今没有回家过,每周保持和家里一个电话的联系频率。此前,黄侯新对消防的了解微乎其微。一年多的警营生活,不仅让他渐渐适应这里,更让他感受到了“消防员”这三个字本身所特有的刚强力量。
突发的火灾、群众溺水、有人跳楼、住户半夜家中发现蛇、脚卡在下水道里出不来、高速车辆追尾人员被困、老人被反锁在家里、处理马蜂窝……每次出警,都会给黄侯新的内心留下或多或少的触动。黄侯新说,在火场救援时,救人、灭火、疏散群众都是同步进行的,到处都是浓烟,随时都有构建物掉落,即便是战友离自己很近,也根本看不清他们的身影,有种孤立无援的感受。正是这样的感受,让他总会以换位的思想去考虑火场中等待救援人的孤独感受,也因此让他自己心中增添更深的一层责任感与使命感。
刘坚
喜欢不一样的刺激
“男儿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从没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出警,对于这一群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
同样是90后一族的刘坚,来到消防部队已经三年了,他是班长,立过三等功。从小就喜欢刺激和新鲜的事物的他,虽是家里的独生子,但父母却很支持他。刘坚常说,消防员的职责并不只是救火,可能遇上更多的是社会救助。
刘坚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群众为钱自杀的事情,赶到现场后救生气垫还没有铺好,人就跳下来了。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距离死神如此近,此前他很少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这次的经历让他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珍贵。而随着参与各种各样抢险救援的次数增加,看到的危险与遭难中逝去的人,刘坚的心态越来越平复。
徐李强
军营里的“文青”
不要以为消防战士的生活只有训练、出警,在训练与出警的间隙里,他们会去自学考试,组织篮球赛,关注NBA,会去企业和学校给员工、学生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他们如何使用灭火器,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每逢周末,除了洗衣服、晒被子,他们还会弹琴唱歌,空闲时间里的这些活动,给相对枯燥的警营生活带来了不小的乐趣。在训练与出警的间隙里,90后上等兵徐李强在七八名年龄相仿的消防战士围坐的圆圈中,手持一把吉他慷慨激昂地弹唱着歌曲《我相信》,在他的感染下,战友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节奏哼唱起来。
徐李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很喜欢音乐,来到消防部队后,得到了一展才华的空间。现在在他的带领下,尤溪消防大队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音乐风。近期他和战友们组建了一个乐队,正在积极编排乐曲,准备在老兵退伍时好好表现一番。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太喜欢原来的那份工作,男孩子嘛,从小就有军营梦,特别想到部队的大熔炉里锻造一下自己。”95后的上等兵刘璐奇做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2012年9月1日,刘璐奇群穿上军装离开河南老家,来到三明消防支队的新兵连。此前,除了沙县小吃,刘璐奇对三明的了解微乎其微。初入新兵连,冬天早上6点之前必须起床,从早8点半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吃饭的短暂休息,全是训练项目。作息不适应,训练太艰苦不适应……但这从来没有使他产生放弃的念头。
刘璐奇清晰记得,2013年的一场高速路上的连环车祸,他和队友们一次救出2具尸体,这样的一场救援曾让他对生命有过深入的思索。刘璐奇说处理那次事故,让自己好几天没睡好觉。虽然救火、抢险救援是消防兵的职业,但他们从愿意不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总是说,“只要没有伤亡,战友们一起平安归队,我这心里就特别敞亮。”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老兵退伍的时候。面对去留,刘璐奇是这样说的,当初只是抱着锻炼一下的心态来到消防部队,可这两年的生活让他真正的认识了消防,爱上了消防。他不愿意离开这个集体,不愿意离开这群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兄弟。
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只身来到另一片陌生的地方,做着一份危险的工作,水枪是他们的武器,云梯是他们的翅膀,他们有险必救,有难必帮,他们的消防工作却与百姓安危密切相随。如今,消防员里,9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这些近距离的身影,在不足20岁的年纪奉献了青春,做着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