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银器御制工艺传承人林祥康 让父辈的手艺传承
2015-07-29 10:19:50周志鸿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作品《刘海戏金蟾》,林祥康探索了30多年。 《银嵌红玛瑙盖碗》,精美华丽。 林祥康期待着父辈手艺得到传承。 探索了30多年的珍贵作品 采访中,林祥康拿出一件他最珍贵的作品《刘海戏金蟾》,这件银鎏金的微雕作品,比1元钱的硬币高一点。作品中,刘海神情怡然,身着长袍,腰系葫芦与紫芝,一脚踏着金蟾,如飘波于碧涛之上。就这小小的作品,综合了银雕制作的全部绝技,为此,他探索了30多年。 原来,父亲重病时拿出了一件微雕银器《刘海戏金蟾》,告诉林祥康:“这件作品你会做了,就能成为一流的工艺大师,银器的所有绝技,你都掌握了。”病床上,父亲传授他这件作品制作要领和步骤,但林祥康每次都失败了。 父亲的叮嘱,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一定要挑战绝技。上世纪80年代,林祥康跟着妹妹一起来到了三明闽西地质大队,在三元区富兴堡开了一家打金店。闲暇时,他将父亲叮嘱的《刘海戏金蟾》拿出来制作,一次次失败,10年、20年、30年,他没有放弃,不断的总结经验,直到2012年,经过30多年的技术沉淀,他终于领悟其中的诀窍,制作成功。 《刘海戏金蟾》为什么这么难制作呢?原来,越小的银器,越难制作,要有绣花女那样极大的耐心和静心。这微雕作品内部空心,由一个个微小的银片焊接而成。“刘海”的头部最难制作,黄豆大小的头部,由脸、头发、耳朵等银片焊接而成,脸部还要敲打出生动的表情;耳环、手镯细如发丝,轻轻一碰,会随意摆动,“刘海”活了。焊接上,火焰细如针尖,像绣花一样焊接银片,一不小心火焰大了,打造了几天的“手臂”或是“身子”就被融化了,作品又将重新开始。林祥康锲而不舍,终于成功。 宫廷银器寄托心中的思念 香水装进银球内,随意翻转,香水不会溢出,但香气从镂空的银球中飘出……林祥康的这件镂空银薰香球作品,是复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藏品。为纯银打造,球内万向轮结构,这件作品采用古老的镏金、镂空錾刻技术,巧夺天工,屡次获得大奖。 鎏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鸟衔瑞草纹银盒……林祥康将北京故宫博物馆,或其他博物馆的馆藏金银器珍品,按原件尺寸大小,图形鎏金复原,精致逼真,让人称奇。他说:“爷爷曾在宫廷里工作,复原宫廷金银器,依托对爷爷、父亲的一种思念,有一种情愿;另外,宫廷金银器汇聚了先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家传手艺面临传承窘境 61岁的林祥康,沉浸在银雕的世界里,埋头一做就是几个小时,他很快乐。但他的一身绝技,也面临着无人继承的窘境,他希望自己的儿女能继承父辈手艺,别让它失传了。 3岁的小孙女馨馨,时常在工作室里玩耍,拿起锤子,敲敲打打有模有样,林祥康看着感到一丝的欣慰。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