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诗意盎然梅林 梅花点点是乡愁(图)
2016-01-19 09:46:59李宣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稍公庙的这棵百年老梅在去年的一次风雨中,訇然倒塌。尽管村民们几经努力,扔没有移栽成功,让村民感到无限惋惜。 梅石,也叫梅石坑,据《将乐县地名录》记载,该村在乾隆仨年时,取名“上梅石坑”。而村里保留下来的一本道光年间的族谱记载,村名叫“梅林”,诗意盎然。村里人觉得“梅林”这个词名副其实,因为村里随处可见野生梅花树。 这个村地处将乐南片最偏远的万全乡一隅,距离将乐县城80余公里,是建制村上华村20个自然村里的其中之一,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离村部所在地近4公里。 自然,村里许多充满泥土芬芳的故事,都和小村悠久的历史,以及这“山高皇帝远”的特殊人文和地理环境有关。 尽管已是冬季,梅林依旧处处皆景。 1 锣声渐远,人来人往成追忆 上月12日,一吃完早饭,在县城工作的李怀仁就起床去汽车站乘坐通往乡里的中巴。尽管,县城通往万全乡的路刚修好,坐车比以前少了半个多小时时间;尽管,乡里通往他老家上华的山路都是水泥路;也尽管,上华通往他老家梅林的路,早在十年前就开通了柏油路,但山村终究是山村,由于没有车子直达,经过几番辗转,到达梅林时,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这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二,正值梅林村一年一度的“迎神日”。家里的菜很丰盛,土鸡、土鸭、溪鱼、红菇等,把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这几年迎神活动越来越冷清了,以前呀,哪家没个十桌八桌。”他的好友李新华说。闻听此言,李怀仁白发苍苍的母亲直摇头:“以前每年抬菩萨巡村,锣鼓队、旌旗队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今年,没安排人敲锣打鼓了,两尊菩萨,都是用三轮车装进村的。年老年幼的抬不起,抬得动轿子的劳力一时竟然凑不齐八个。”村民李林华当即掰着指头数了数,全村20多户人家,128个人口,常年留守村里的只有26人,且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梅林人迎神,迎的是“中秋公”菩萨,都是人物神,分别是大张公张巡、太保公颜杲卿、太傅公颜真卿、先锋公南霁云、太子公李豫、小张公雷万春、大康公许远等十位在唐代天宝年间,为平息战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豪杰。这些菩萨,平日里统一供奉在与梅林村相距10公里的阳源村忠靖庙。据《将乐民俗风情》一书记载,阳源堡的忠靖公,由阳源及其附近共十村轮流做“菩萨头”,举办迎送活动。当年十月,做“菩萨头”的村子要将忠靖公神像送交各村巡回,家家虔诚祭祀并请客欢宴。 “以前,迎神活动十分热闹,十尊菩萨一起出巡,沿途供奉朝拜。后来逐渐简化,这几年只抬先锋公南霁云、太子公李豫两尊菩萨到梅林、渡头、七里村、陇源、阳源、高坪等村子巡游,天数也由最初的头尾四十多天,缩减到现在的三十多天。”热心于村中公益事业的李勇全谈起这项民俗活动,始终激动不已,“别看梅林现在只是个才二十多户人家的自然村,早些年可是一个堡,是大村,上百户人家。” 按照传统惯例,两尊菩萨进村后落座梅林祖厝,在村里供奉三天后,再出巡到下一个村。一回村子,李怀仁顾不上吃饭,便去祖厝。注视着两顶威严的轿子,看着没人敲打、已经蒙尘的锣鼓,李怀仁思绪万千。他深知,村里在外谋生计的人,大多和他一样,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这样的迎神活动没有法定节假日,大多回不来,如果他不是离家稍近,而且正值周末,他也一样没回来。 “现在,村里人在福州买房的有三户,在县城将乐买房的有七户,还有两户在乡里买了房,累计户数早已过半,但村中儿女每年春节都会回来,大家都像没断奶的孩子恋娘一样,喜欢回来住木房子。”村中一位阿婆说着说着,乐哈哈地笑了起来。 夜幕降临,天空淅沥沥地下起了绵绵细雨。吃完晚饭,李怀仁没有按照母亲的叮嘱,坐在土灶前烤火笼,而是沿着村间小道,再次行走到祖厝。“孩提时,这样的日子里一定要请戏班子来演戏,可热闹的。”只是,此时的祖厝像四周黑沉沉的大山一样,寂静无声,和当天迎接菩萨进村巡村一样,没有锣声鼓声,没有唱腔,没有人来人往的欢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