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大田县山川回族村:昔日矿区今成花园

2016-08-23 10:48:40林生钟 丁长池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山川回族村,位于大田县“银顶格——川石”矿区,是该县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村子不大,人口598人,其中回民占了57%。史载:村中宋代开始采矿,明清时期的铁矿石水路运输销售到福州。采矿、选矿和冶炼铸造,在本世纪初达到辉煌的巅峰,土地面积只有7189亩的村庄,入住企业有23家,矿区水土流失被省里挂牌。2013年,村里关闭了矿山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砌水沟、筑拦渣坝、植草种树,昔日脏乱的矿区如今山清水秀,变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废弃的矿山,如今正在治理中。

◣曾几何:山川没落

和大地上的许多村庄一样,曾几何时,山川回族村,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五色花开满了山岗,小草的嫩叶沿着激流奔走的方向狂长,田野里流淌着绿色的风光,蜂蝶忙碌的身影以及鸟雀飞过树梢留下优美的弧线,都如歌如画般在人们眼前展现。

千百年来,小山村如同辛弃疾《鹧鸪天》里描绘的一样:“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种蚕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里,鸡鸣犬吠,水美鱼肥。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

哪怕是在成片的森林被砍伐烧炭的大炼钢铁时代,山村仍如诗歌里描述的那样,四处青山碧水,地头的牛羊欢快地嬉戏,庄稼布满了屋后房前。

这种景象到了上世纪末戛然而止。随着现代化的大批采矿企业携带的大型机械进驻,有限的土地开始被侵占。

元宵上灯。

山川是大田县的铁矿主产地,据专家考证,这里在宋代已经开矿,明清时期的铁矿石通过水运,销售到了福州等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银丁坂银矿遗址,就在离村不远的山谷里,那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目前研究古代福建工业、矿业、制银业,难得的考古实物资料。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有铁、硫、铅、锌、银、铜多种,还有石灰石、瓷土、稀土,储量大、品质好、分布集中。过去,人们采矿只靠人工掏,或者用锄头挖和铁锤砸,地表植被没有破坏。

随着大批采矿企业的进驻,山峰被推平了,植被遭到破坏,野生动物也不见了踪迹。空气中充斥着难闻的气味和粉尘,弃土废渣直接填入河道,有害的污水流进了农田。庄稼成片成片地死去,绿色在被蚕食。每逢春夏季节暴雨来临,浓泥浆夹裹着石块涌向低处,下游的河道瞬间变成了“黄河”,一些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河”。

宝藏带给部分人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对生态环境毁灭性的破坏。土地产出抵不上投入,种植面积逐年萎缩,耕地逐渐荒废。赚到钱的人们逃离村庄,去城市里过日子。更多淳朴和无辜的村民,只能背井离乡去谋生路。

 

回民祖屋

家园,在迅速没落。

 ◣现如今:家园回归

今年夏日,我回到这个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村庄,发现原本裸露的矿山全部换上了新装,山岗开满了花朵,小草沿着沟渠疯长,阳光在田野里荡漾。

在通往村中的道路上,沿途景观靓丽迷人。绿化树和电线杆上的宣传牌在车前跳跃,晨雾中瓷砖包裹的房子露出了或蓝或红的色彩……

小丁是村民小组长,他向我介绍:现在的村里除了通上水泥路和电、自来水、闭路电视、电话,村民还建沼气池改用沼气做饭,电信宽带也登堂入室。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引种名贵花草美化庭院,在家门口搭起仿古木栈道,开了“农家乐”饭店搞乡村旅游。

在不远处的村子中央,四周禾苗青葱,一口莲塘里荷花正艳。有孩子在采莲蓬戏水,几位老人漫步其间笑语不断,简朴的乡居生活场景深深地打动着我。

小丁说:“为了改变被采矿企业污染的状况,村干部和村民们可费了不少心思。”

由于被挖过的矿山剩下的土层薄、表土少,土壤成分复杂,矿区环境治理只能采取客土回填、生态袋种植、播撒草籽等措施。在废弃的矿点上,平整出工业园区,利用矿山往年被丢弃的低品位废矿进行焙烧、选矿、冶炼、铸造,然后又利用各道工序高炉产生的废热气烧石灰,把“三废”转化成一个集节能、环保和再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运输等其他产业也得到发展。

在路边,笔者看见许多村民正忙着取出冬埋在土堆里保鲜的生姜,卖给附近的蔬菜加工厂和外来的商贩。这些生姜名气大,下的羊粪从青海草原运回。产品得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并且获得过福建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现在,村民成片种植生姜,被荒废的稻田重新灌上了水,地里该长的庄稼应有尽有,村庄四时瓜果菜蔬飘香,一幅迷人的图景又现。

村里的休闲栈道。

◣看风情:别样特色

山川回族村的回民是南宋绍兴年间(1331年)迁入的,他们的祖先最初居住在沿海的晋江等地区。

回民经海上“丝绸之路”来传教、经商或者做官,因政治和经济需要,崇尚讲汉话、穿汉服、学汉制、娶汉族女子为妻。由于此后地位更迭,许多人僻居深山,人口分散,力量薄弱。为躲避各种政治和匪寇的侵扰,山川回族村的回民便隐藏起了自己的身份,主动团结周边汉人。在村中,他们和汉人合建住房。在村外,他们跟周边的村民一起修筑土堡,带上粮食相约躲避土匪。自此,村中留下习俗,一个节日过两次。比如:“七夕”提前到初二过,月半还过“补节”,据说是弥补那些因为躲避匪患来不及回家过节的先人。

他们不过端午节,但是元宵节必包粽子迎龙和祭祖。祭祖是不上猪肉的。祭过祖先后,家家户户的小孩把插满燃香的稻草绳连结起来,然后围着祖先的塑像游乐村中。

有客来访,在厨房里忙乎的大妈会立刻迎出煮水奉茶,而且,茶是加了冰糖的甜茶,一片甜心既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解渴,又可临时充饥。尔后,小媳妇们也会立马生火煮点心,等客人用过点心之后接着用膳。

每年,都有许多的游客到访。

关闭了矿山之后的山村,从之前工业繁荣的“小香港”逐步回归到“农耕文明”状态,大家搞运输、做旅游和餐饮、搞特色种植。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503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