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沙县传承4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小腔戏

2017-03-31 10:25:26何晓东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演员用小嗓行腔,动作细腻逼真。

伴奏乐器为鼓、板、大锣、小锣、小钹、唢呐、二胡(或月琴)、京胡等。

沙县富口镇盖竹村,传承着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小腔戏。小腔戏俗称“土京戏”,有别于大腔戏的“大嗓子唱高腔”,小腔戏里的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沙县盖竹村的小腔戏自清末民初开始盛行,主要传统剧目有《千里走单骑》、《古城会》、《辕门斩子》等。2015年10月,被三明市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演员戴上行头。

小腔戏班社人员通常为16人,有“16把椅”之称,即前台演员10人,后台乐队6人。小腔戏唱腔曲调主要有西皮、流水、下江、金板、倒板等几种。唱词以七字和十字齐言句为基本格式,演唱中,常加入“啊”“呀”“唉”“咿”等虚词衬字。读音以中州韵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行当角色主要为正生、小生、老生,正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以及杂行。表演动作带有木偶表演的痕迹,不少动作直接来源于生活,细腻逼真,民间流传着“不怕小腔打又打,就怕小腔来洗马”的谚语。盖竹村现存的古戏服,有足足四大箱,每逢重大节日、庙会,当地必演小腔戏,还到周边乡村演出。

年轻人也加入了表演行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