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十里万寿文化廊——寿桃山前万寿来
2017-05-17 09:44:56苏诗苗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曾毅与同事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耕读文化借此催生 据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杨岩(岩前清朝时期的旧称)《浮桥书册》卷三记载:岩前翠云书院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6年),筑精舍五植,匾书翠云书院,唐光启元年(885年),光启屯兵据此,扩左右厢房、门楼、围墙,宋熙宁戊申(1068年),杨时、陈瓘、张驾三君合修,并肄业、讲学其间。 民国八年(1919年)清明,星桥匪抢劫翠云书院文物,并放火焚烧书院,化为灰烬,仅留下残垣断壁。上世纪70年代,当地小学组织春游时,曾见一块长1.3米左右、宽0.6米左右乳黄色钟乳石材、镌刻着“半亩方塘”四字的石碑,立在船篷洞(现称船帆洞)外50米左右的水池边。上世纪80年代,此旧址开采石灰石矿,石碑亦不知所踪。 一立一破,穿越1000多年。如今,重建书院议题机缘正在寻求。然而,万寿文化廊中,玉兔咏情,阡陌怡然,灵峰秀色,太保胜境,晓雨慈云,翠云书院,古楼遗韵,万寿闽源,鼻祖寻踪,闽圣别苑,鹭鸟天堂,龙头瀑响,这十二处景观,却融汇了闽学文化的深远意味。 三明市城乡规划局规划专家介绍,行人亲临水系脉络,漫步文化长廊,融入“万寿岩”闽人历史和翠云书院的闽学文化中,细细体会感受底蕴深厚的“一廊万寿十二景”,无疑是市区郊野休闲的一大亮色。 为了人们来到万寿岩能够直观地知晓翠云书院,在规划十里万寿文化廊时,将翠云书院与当地建设中的一座幼儿园校舍相融合,通过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书院格局,重现部分当年景观,算是古为今用,今承古传。文化廊中还布有“晓雨慈云”景观,这一景观处原建有慈云阁,是古时祭祀闽学四贤和乡贤的地方。慈云阁重建,接续了奉祀先贤的文化传统。更有鼻祖寻踪一景,景点再现了罗从彦星夜逆水行舟赴翠云书院拜杨时为师的场景,是“程门立雪”等理学知名典故的后续佳传。一位闽学爱好者说,遥想当年理学先贤乘舟寻师,求学问道,令人心有感佩,也能想见宋时现三明市区周边浓厚的学术氛围。四贤遗风在,耕读传家久。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前,规划建设的十里万寿文化廊,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闽学文化,结合周边乡村美丽的田园景色,这里渴望成为一处有着耕读田园气息的新家园。 (本文图片由三明市城乡规划局提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