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市持续发展农业强市纪实

2017-05-26 09:31:32巫瑞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永安麻岭村近3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猪-沼-菜”生产模式为突破口,不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使用物理防虫技术,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完善麻岭无公害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立健全蔬菜产销组织,稳步增长农民收入。

永安麻岭生产模式是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新考验,以及破解农业农村机制障碍的新挑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以“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为工作主题,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战略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着力抓好千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也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201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34亿元,增长4.4%,增幅居全省第2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8元,增长8.7%,增幅居全省第4位。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市农业发展正向农业强市战略目标砥励前行。

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5年来,我市按照“全产业链”和“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创建了永安、尤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沙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流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尤溪省级农民创业园、清流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和10个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累计完成投资达12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三元区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建宁县莲子产业、沙县果蔬种植产业、尤溪县食用菌产业、清流花卉和淡水渔业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园区的示范作用和窗口功能逐步显现。同时,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6.3万亩。

我市是产粮区,每年落实市长负责制,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年年围绕年初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宣传种粮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种子储备,抓好任务分解,落实粮食生产面积300多万亩,超过计划任务1万多亩。

现在,我市畜牧业、渔业、粮食、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在全省均占重要位置,形成了高优粮食、精致园艺、生态养殖3大产业11条特色农业产业链。目前,产业链正在不断向前延伸。

科技创新推广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要发展,科技来支撑。这体现在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持续通过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的推广运用,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单一的种养业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了农牧渔食用菌产业的提质提效。这要得益于全市129个乡镇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覆盖。

明溪、泰宁、三元3个县(区)已实现乡镇站“三权”县管的管理体制。加大农业“五新”推广,蔬菜和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3.2%和98.7%,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40%。启动“中国稻种基地”建设,全市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约15万亩,供种量占全省85%以上;建宁县被认定为全省唯一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4家种子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作物种子企业;禾丰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谢华安种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获“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科荟种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省首家上市的种业企业。加强村级信息点、12316热线终端服务点建设,大力推广应用12316手机话务通,建成包括“三农”信息服务、精准扶贫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土地流转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三明市“三农”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耕作、科技兴渔是农户增收的重要引擎,也是当前我市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比如:永安西洋镇西坑村农民苏瑞丁,在自家1.2亩地里,采用科学耕作方法,在种植白芽芋头的田间套种鸡爪椒,一亩地种出了两亩的效益。现在全村已发展红芽芋头、白芽芋头近300亩。

实行农业机械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减工降本增效的关键。

近年以来,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总额近4万元,投入节水灌溉机械500多套,完成节水灌溉面积近3万亩;设施种植技术投入机械1300多台,实施面积1万多亩。全市农机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165万千瓦。

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制定了农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通过实施高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施肥等方式,积极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使项目区呈现出“渠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改善灌溉面积7452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000亩,新增和改善耕地1044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年新增粮食102万公斤。

农业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已全部建立,市级和10个县(市)均完成国家农产品质检建设,纳入农资监管平台管理的农(兽)药经营企业总数达224家,注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农业企业总数达276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饲料兽药产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例行监测指标稳步向好。全市实现连续12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我市持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89家,实现产值276.9亿元,带动农户50.3万户,农户实现收入41.57亿元。

有规模,才有高效益。5年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096家,家庭农场2088家,创建市级示范社226个、省级示范社155个、国家级示范社29个,市级示范场130个、省级示范场59个,示范带动农户22万余户。

在创新土地流转方面,我市走在全省前列,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力促规模经营,其中土地信托流转“沙县模式”已经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现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73.5万亩,占承包耕地的31.3%;全市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0万份,签订流转合同面积38.4万亩。

农业品牌创建已经实现新突破。全市农业“三品一标”已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一标”总量有224企业、295个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去年,我市推出三明首批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据统计,2016年首批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企业销售收入达9.53亿元,同比增长18.6%。

近些年,我市想方设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在林产工业发展方面,扶持永安林业、青山纸业等龙头企业,实现产销“两旺”,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驰名商标9枚、省级品牌86个,居全省同行业前列;笋竹产业方面,扶持和其昌竹业等龙头企业,抓好投资32亿元的永安竹天下等项目,注重做精笋竹食品,做强竹工程材、竹家居、竹工艺品等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方面,抓好省级现代农业(花卉)项目,福建万芳园林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正式挂牌交易;油茶产业方面,抓好现代油茶产业项目,以尤溪沈郎乡等为龙头企业;林下经济方面,发展明溪红豆杉、永安金线莲、泰宁铁皮石斛、大田红菇等,初步形成“一县一品”发展格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林观光休闲项目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市各地正在逐步打破传统产量型的发展思维定势,不断树立以讲求质量效益为主的标准意识,重点抓好“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3个农业发展。在发展现代林业新业态方面,仅一季度“天天林博会”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0.2亿元、累计2.3亿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