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精神文明创建扣准时代脉搏 创新载体设计

2017-06-08 09:48:45曾凤清 卢素平 江祖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精神文明,早已深深地融入三明人的血液之中。

沙溪河碧波如练,麒麟山绿意盎然,起飞公园里的三只白天鹅振翅欲飞……这组栩栩如生的经典雕塑作品《白天鹅群像》巧妙地融入灵山秀水之中,成为三明这座城市之魂。

真正衬托天鹅之美的,其实是这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三明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明就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祥地和领跑者,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和扎实的效果而著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精神文明创建扣准时代脉搏,创新载体设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满意在三明

“三明三明,为了人民;三明三明,精神文明;三明三明,大放光明。”“满意在三明”,已成为三明人的行为准则,“满意在三明”活动,成为三明文明最亮丽的品牌。

文明花开香满城。“满意在三明”与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相伴而生。从一开始,“满意”两个字就深深地烙进三明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活动的落脚点由起初“满意在车间”“满意在班组”“满意在公交”“满意在公园”等点上的活动,逐步拓展到“满意在机关”“满意在窗口”“满意在社区”“满意在乡镇”等面上活动。“满意在三明”的活动内容,也从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的“三优”建设,提升到以人为本、群众满意上来。

1984年6月,第一次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来自全国的37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从那一刻起,文明的三明不仅留在了与会代表的记忆深处,也成为三明人不懈前行的力量之源。

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起一览无边的风景。“六联六建”、“门前三包”、市民文明学校……每一次创新都历经磨练而成为文明的积淀。“文明摇篮”的称号不胫而走,而顶着“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三明,文明已融入城市基因,涵养这座城市向善向上的发展正能量。

这是一个文明时代的最强音:199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同志视察三明并题词:“好在共建,贵在坚持”。1993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丁关根同志视察三明,肯定“三明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持之以恒;工作扎实,创新深化;群众参与,团结协作;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其实是文明的大比拼。以群众满意为文明创建标准,自然就能看到群众需求,就会倾听群众诉求,就愿接受群众监督。文明,是最综合、也是最人文的指标。为了人民,既要关注眼前利益,更要谋划长远发展!

群众的意见就是前进的方向。精神文明建设,循着民生的利益“赶考”。每年集中精力办好一批实事,不断完善路、桥、电、气、通信、文化阵地、社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美、亮、净”工程,重点抓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市场等专项治理,建立“数字城管”“街长制”等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初夏,家住三元区逸居花园5号楼的池师傅心里跟着家里亮堂起来,自家楼前那幢老楼终于顺利征迁拆除。每个周末,王兰新送自己7岁的女儿到市艺术馆上公益舞蹈课。72岁的独居老人王阿姨,在梅列区乾龙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安享晚年……具体而微、点点滴滴的幸福感背后,其实是文明创建一个又一个系统工程。

市区土地房屋征迁百日攻坚战稳步推进;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逐项落实;三医联动,探索医改新路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落到实处……“满意在三明”,已经成为三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题特色,带动良好党风政风、行业风气的培育,更促进社会人际关系明显改善、城市文明形象不断提升。

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年连着一年干……几十年如一日,社会方方面面力量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文明作为新提炼的“三明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三明人民的共同追求。

品牌是共建

“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这是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点睛之笔。

领导机制是关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三明逐步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指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为第一副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部门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与此同时,激励机制增动力,三明在全省率先探索创建实效奖励记分和告诫记分,对文明单位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机制是保障,三明把精神文明建设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督查机制促整改,以问题为导向,三明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回顾30多年来的创建历程,经验弥足珍贵。用促进发展来衡量,依靠发展解决文明创建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用核心价值来引领,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用群众满意来检验,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用改革创新来推进,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用党的领导来保障,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推进精神文明创建迈上新台阶。

“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科学文化联教、环境建设联搞、经济工作联抓。”“六联六建”工作模式延续至今,形成了一条社区共建、城乡共建、军民共建、区域共建和惠民设施共建的文明共建新路子。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到村落,共建始终发挥着作用。“社区有了共建单位,各种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城乡结合部的东霞社区体会最深。

城是文明城,村是文明村。精神文明创建,在三明从城市向农村不断延伸。“创十星、评十户”,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成为首批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勤劳致富星、社会道德星、遵纪守法星……从获得“十星级文明户”称号的农户中,再评选“十个单项典型户”。点上开花,面上带动,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三明农村大地到处吹拂文明新风。

因势利导,三明切实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把“满意在三明”活动重点放在抓自建、促共建上来,引导行业将优质服务延伸至社区和乡镇。

文明单位,既是先进,更是标兵。法院、税务、电力……各行各业开展优质规范服务活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推行服务承诺,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文明,成就了凝聚力和吸引力。

文明育好人

小善大爱,汇聚成河。

三明是一座“好人城”。全市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福建省道德模范14人,三明市道德模范63人、1个群体。全市入围中国好人榜79人,入围福建好人榜89人。

从“邻里守望·情暖三明”到“日行一善·为文明点赞”,全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始终活跃在扶危济困、和谐创建的“前线”,并逐渐形成了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文明的土壤,孕育文明的人。4月14日,列东街道四路社区举办了一场“用家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道德讲堂活动。去年进京捧回“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奖杯的邱菊珍,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家风故事。如今,三明的主干道有不少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宣传“一条街”,好人成为群众心中的“明星”。

榜样的力量,在三明如星火燎原。18年义务为社区老人理发,庄彩南的坚持感动了一座城。4月28日,“彩男爱心发屋”公益联盟正式成立。从个人善举,到吸引5个志愿服务组织加入,整合资源为帮扶群体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内容。

“在三明,只要是做文明的事情,大家都很支持。”三明“无偿献血大王”林瑞班说。1998年5月,他发起组建了全国首家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如今,个人会员已经从最初的20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2807名。个人无偿献血累计突破1万毫升175人、造血干细胞捐赠11例……爱心,展示着一座城市文明的力量。

凡人善举凝聚社会大爱。自2007年9月我市成立社会志愿者协会以来,10年时间,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2.79万人,志愿服务队伍涵盖各行各业、多个年龄阶层。

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陈金刚学雷锋小组,近30年坚持为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义务补鞋、修理电器。全市像这样经常性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志愿服务队伍,有近2000支。

三明“文明爱心微城”,是福建省首个志愿服务示范驿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成为市民奉献爱心的集散平台、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中心、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基地、民生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及社会公益组织,已经在此开展了21期内容丰富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人数近200人,服务人次3000多人。

情理交融,文明与法同行,三明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步入了新的高度。今年3月1日,《三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前者是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出台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后者是福建省首部专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进行立法的政府规章。

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统领,三明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全方位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城市创建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的社会诚信体系;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建立一整套组织、发布、管理、培训、互动、记录、嘉许、回馈志愿者的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文明,是三明这座“好人之城”的脉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