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永安农村颐老院:让老人快乐互助养老

2017-09-20 10:21:27郑继涛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郑继涛

9月,永安市西洋镇下洋村“三自三助”颐老院的菜园子里,毛豆成熟了。一大早,村里的老人聚集而来,拔草、平整土地、采摘毛豆,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到了中午,老人们分工协助,烧火、炒菜、端菜、擦桌子……一会儿功夫,一桌简单的饭菜做好了。菜有荤有素,肉是市场买的,蔬菜都是颐老院菜地里种的。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地共进午餐。

下洋村“三自三助”颐老院于2015年底动工,2016年初建成投入使用,是利用了教育资源优化撤并后的学校房屋,加以修缮装修改造的,设有厨房、餐厅、宿舍、医疗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及多媒体教室等。午饭后,老人还可以在颐老院的日间照料室里午休。

下洋村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116人,村老人协会会长苏启团介绍说:“颐老院没有建起来之前,村里的老人没地方去,很闷,也没有伴。建成颐老院以后,老人天天来颐老院里聊天、看电视、读书看报、打牌、健身、跳广场舞、上网学习等,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老人的生活更丰富了。特别是一部分空巢老人到颐老院来后,让他们在外工作和打工的子女感到很放心。”

像下洋村“三自三助”颐老院一样,在永安市农村,村民们兴起了这种互助养老、抱团养老新模式。在颐老院养老的老人按照“三自三助”原则,采取老人自主分工的形式搭伙做饭,每位老人每月收取200元生活费,并成立基金会,鼓励村民捐款、捐米、捐油。“三自三助”采取自愿、自费、自担,自助、互助、帮助的原则进行规范运作,这种模式扎根于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让农村老人不离村、不离家,在家门口快乐养老。

在开展“三自三助”颐老院建设中,永安市创新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养老事业中。采取“乡村集体建设、政府财政补助、社会爱心捐助”的办法,妥善解决房屋、场地、资金、设备等问题。根据每个村的建设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强调食宿和娱乐功能齐全,场所因陋就简,不搞高档装修,不配高档家具,只要方便、安全、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就行。目前,永安市共投入1064.5万元,已建成“三自三助”颐老院95个,占建制村总数的41.7%,设床位456张,受益老人近9000人。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医疗康复问题,永安市结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采取将村卫生所设立在“三自三助”颐老院里的办法,除了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安全保护服务,还兼顾满足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老年服务需求。目前该市已推广建设了23个颐老院医养结合点。

针对加强农村颐老院管理和服务问题,永安市依托村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互助服务。一方面,颐老院里建章立制,设置炊事、采购、保管、种菜、卫生和宣传、监督等岗位,由老人分工协作,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实现各尽所能,互助养老,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自身价值。另一方面,重视组建颐老院管理服务队伍、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水电、理发等专业服务队伍,通过3支队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同时,发动各建制村建立的党员、青年、巾帼、低龄老人、民兵、专业技术等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结对帮扶和志愿助老服务。各村还把颐老院作为村里传播和弘扬孝、德文化且提高村风民风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春节开展评选好人榜、母亲节举办“为母亲洗脚”等孝老爱亲活动,树敬老之风,促进子女孝顺老人,社会关爱老人,老人快乐养老的文明风尚。

据了解,永安市探索形成的农村“三自三助”颐老院运作模式在2016年作为健康养老产业示范经验纳入《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7年在全省养老工作会议上总结推广,永安市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称号,并被列为2016年省区域性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县、2017年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示范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