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沙县樟墩村的文明“树葬”

2018-03-31 10:15:08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巫瑞万

“树葬”,是一种“以树代墓”的新型殡葬模式。在公墓区,生者为死者植一棵树,在树前挖一深坑,将骨灰装入再生纸制造的新型骨灰盒或直接葬入树下的泥土中,树前留一标识牌,以新植树木为标志代替砖、石或水泥坟墓,以便纪念,寄托哀思。

日前,记者在沙县高砂镇樟墩村采访时,发现当地选择了这种文明的“树葬”。

“从骨灰墓丧葬到‘树葬’,是对人们丧葬观念的一次更新与挑战。”记者亲眼看到村干部和村民们,在议论“树葬”的好处。

“每年到了中秋节、中元节上山扫墓时,公墓区内烟花爆竹震天响、硝烟弥漫、祭品花圈随地都是;有的年轻人看到一座座林立的坟墓,心里害怕,不敢上山扫墓。”村民林志新是退休教师,在村里比较敢说话。

村主任林致泳对记者说,樟墩村现在的公墓是2014年建设的,占地面积较大,有公墓120座。目前,每年至少都会增加8座公墓。随着墓数的增加,每年都要砍伐公墓周边将近20棵树木,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如果发展下去,公墓周边山场毁坏情景可想而知。现在,村民们已接受了“树葬”。虽然项目建设要花不少钱,但村民们已形成共识:积极筹资,准备进行分期建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去年11月,樟墩村村民联名向镇里和县林业局、民政局、发改局打了书面报告,申请用沙坪孟34.65亩的松材线虫病处置山场,兴建集乡村景观生态林、学习旅游景点和“树葬”于一体的项目。

记者在沙坪孟山场看到,一条大约3米宽的黄色土路,已从山脚修到了山顶;满山遍野都是劈倒晒干了的杂草和松树枝,就等适宜时候炼山……从山场往远处看,龙慈村一座座上下排列的公墓,掩映在茂密的杉树林边。樟墩村村民说,如果村里“树葬”项目能建成,说不定龙慈村民也会选择“树葬”。

沙县林业局局长颜瑞潭说,“树葬”是目前殡葬改革中的一种全新方式。樟墩村现在公墓区域是“三沿”(沿铁路、沿公路、沿通航河道两侧)、“五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住宅区、开发区)范围内,属于生态保护林,往后不允许再发放采伐许可证了。樟墩村民选择“树葬”,能够有效地解决浪费土地、破坏绿地、污染环境等问题,这个做法很好。

现在,沙县林业局已批准樟墩村在沙坪孟山场顶上,建设10亩的生态景观林。按有关规定:每亩种200棵生态树,10亩就可种2000棵生态树;如果每亩种景观树42棵,10亩就可种420棵景观树。按照这样计算,沙坪孟山场可植6500棵树,即可树葬6500个坟墓。

目前,沙县林业局正在帮助樟墩村选择种植楠木、红豆杉等名贵树种,同时决定给予樟墩村推行“树葬”建设,每亩补助8000元,用于购买树苗。

沙县民政局局长黄明极告诉记者:“沙县现有171个行政村,共有公益性公墓126个,公益性骨灰楼堂5个。这些公墓区每年都会增加公墓,相应的也会损失许多有益的资源。从2012年开始,省民政厅出台通知,要求各地暂停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审批。因此,樟墩村村民选择‘树葬’的做法,值得推广和普及。”黄明极表示,如果樟墩村选择“树葬”能审批通过,那么县里会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