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蛇虫出动 遇到它们该如何应对?
2018-05-07 10:02:12朱丹宇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记者 朱丹宇 4月20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尤溪县城关镇建设西街的街道上惊现一条3米多长的眼镜王蛇,可把经过的市民吓坏了。接到报案的森林公安民警来到了现场,并请来专业人员捕蛇,几经周旋,终于成功将蛇“抓捕归案”。据测量,这条眼镜王蛇长3.05米,重约4公斤,身上还有一处皮外伤。经确认该伤无大碍后,民警将这条眼镜王蛇放归森林。据专业人员介绍,该蛇是野生的眼镜王蛇,性情凶猛,有剧毒,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市民如果遇到,一定要报警让专业人员来处理。 4月30日,梅列区上河城上真园小区一住户反映,在自家院子里发现一条蛇,幸好家里的狗和猫将它驱逐出去,没有发生咬伤人的事件。据该小区住户反映;去年春季的时候,该小区有一户人家的花园内还发现了一条5公斤多的眼镜蛇,这家人的两只狗狗左右夹击,拼命驱赶,一只狗狗还被眼镜蛇的毒液射中,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主人随即报警,眼镜蛇也被赶来的专业捕蛇人员抓捕。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眼下正是广大市民外出游玩的好时节。与此同时,蛇的冬眠期陆续结束,加之天气闷热潮湿,恰好为蛇类正常活动创造了适宜条件。那么,如果遇到蛇,市民要注意些什么?如何防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6、7、8月是蛇伤人事件高发期 “每年6、7、8月是蛇咬伤人事件的高发期,多的时候一天要接诊近十个病人。来就诊的大多是山上务农的农民和踏青的游客,其中,以被竹叶青、尖吻蝮蛇(五步蛇)、眼镜蛇咬伤居多。”5月4日,三明市第一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利向记者介绍,“咬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末端,并伴随皮肤肿痛。这个时候,正确的自我施救很重要,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但不能盲目相信民间偏方而拒绝就医,很多伤者就是因为送医不及时最后无力回天。” 范利提醒,当我们走在林间小路,欣赏花红柳绿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注意提防蛇虫类伤人。 如果被蛇追赶可以沿曲线逃跑 “蛇类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夏秋季,通常出没于山路、灌丛、近水一带,白天可能很难发现蛇的踪迹,到了傍晚尤其是夜间,蛇便开始活跃起来。”三明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中心工程师林向东向记者介绍,他说,尽量不要选择在阴雨天、黄昏后外出,散步不要走偏僻的山间小路或者邻水区域,这样可以避免与蛇接触。如果到野外,有必要穿着长衣长裤、高筒雨靴,戴上草帽,将身体裹严实,以免遭受蛇类袭击。 他介绍,即使遭遇蛇也不必惊慌,应立刻远离,千万不要一时好奇上前逗留,更不要追打,以免将它激怒威胁我们自身安全。如果被蛇追赶,可以沿曲线逃跑,因为蛇是根据气味追赶猎物的,人曲线跑的时候气味也是曲线的,有助于减缓它的追逐速度。 遭遇蛇要记住蛇的特征 据林向东介绍,目前三明地区毒蛇种类不多,所产毒蛇中,对人伤害较严重的毒蛇约有8种: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尖吻蝮蛇(五步蛇)、龟壳花蛇(烙铁头)、竹叶青及白唇竹叶青。 “被蛇咬后,伤口迅速肿胀,伴随剧烈的疼痛,并且,附近肌肉出现麻痹,那么可以断定是被毒蛇咬了。”林向东说,“这时要保持冷静,记住蛇的一些特征,能为医务人员进一步救治提供参考,争取时间。” 林向东介绍了三种获取蛇特征的方法:一是把蛇打死,带到医院供医务人员辨别,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但危险性大。二是拍照记录。三是通过肉眼辨别。1.看蛇头形状,头部有的呈三角形、椭圆形等;2.看体表颜色,多数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并且色泽鲜艳;3.看躯体花纹,如眼镜状(眼镜蛇)、黑白环状(银环蛇)等。 通过这些信息,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地选择抗蛇毒血清,对症下药,进而提高伤者治愈率。 被蛇咬伤自救要及时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毒性快速扩散,处理伤口的速度一定要快,不能延误。”林向东强调。那么,如何正确自救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用尖锐的物品,如刀片或者牙签在伤口部位划十字剖开,从伤口远端向近处适度挤压让毒血流出,并用清水冲洗。其次,在咬伤部位上方5-10厘米处,用布条或鞋带进行绑扎,减缓毒液扩散,但不宜过紧,以能插入一个手指为宜,同时每隔40分钟松绑3-5分钟,以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最后,在自救的同时拨打120,争取尽早送医救治。 在自救的过程中,范利提醒大家要注意几点:一是对伤口的绑扎要在被咬后立即进行,时间不要隔太久,否则毒液扩散后绑扎就没有意义了。二是切记不能剧烈运动,避免加速毒素的吸收和扩散。三是尽量保持坐立姿态不平躺,让受伤部位低于心脏。四是网上传言可以用嘴将毒素吸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口腔内一旦有黏膜破损,会促使毒素加快吸收,这种速度甚至比伤口直接吸收还来得更快。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