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田县上京镇的永安煤业后畲矿区,宝蓝色的光伏板与灿烂的格桑花相映生辉。
经过治理,矿区变身为生态公园。
万湖矿山公园成了农民休闲好去处。
仙亭煤矿废弃的矸石山治理后建成“绿色小区”。新投用的标准篮球场内,孩子们正在进行篮球赛。
近年来,大田县对废弃矿山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多种方式综合治理,2017年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2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38%;2018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亩,目前已治理完成3.12万亩
让废弃矿山披绿“重生”
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郑宗栖 文/图)
复滋秋雨发新绿,尘埃散尽换新颜。连续几场秋雨洗礼过后,位于大田县上京镇的永安煤业后畲矿区,碧空如洗,宝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与灿烂的格桑花相映生辉。这里原本是废弃的煤矸场,进行平整后,投资3000万元,新建150亩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5兆瓦,年发电量550万千瓦时。
这里是矿区还是光伏产业区?让人心生疑问。
从疯狂卖矿到生态重建
大田县是我省重要矿产地,长期以来受立地条件、矿山开发、人为开荒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点多面广、形势严峻。根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9.8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1.95%;其中矿山水土流失面积18.52万亩,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5%。
前坪乡的铁矿资源占大田县矿产总量的40%以上,有近700年开矿史。
“川石矿区的铁矿十分抢手。”前坪乡矿业公司经理林生钟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前坪乡,拥有14家矿山企业、29个采矿场和13家选矿厂。矿产资源的粗放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矿山严重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水环境污染,山体满目疮痍,露着被铁铲、炸药与挖掘机刨开的“伤口”。
生态重建,迫在眉睫。大田人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瞄准绿色转型,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
2012年,大田县被列为全省二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国土资源部和省财政厅、水利厅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
矿山治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大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天地一体化”水土信息数据中心试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全县18个乡(镇)的水土流失斑分强度、分类别进行精准防治,做到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地一策。
经过不懈努力,根据遥感监测,截至2016年底,大田县水土流失率下降为10.38%,比2011年下降1.5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7年,大田县在编制完善“十三五”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计划基础上,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利用三年时间,全县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14万亩,水土流失率控制在8%以下。
从满目疮痍到美丽蝶变
大田县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如何突围?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矿区综合治理,让矿区美丽蝶变,实现矿区增绿、乡里增地、农民增收的多重效益。
将矿山建成公园,这个新奇又务实的想法,是大田治理矿山最初的一种尝试。
太华镇万湖村农民公园曾经是满目疮痍的矿区,通过治理平整了土地,铺上了方格砖,种上了绿草,成为村民们休闲运动的好去处。矿区山坡之上,也被种上了油茶、板栗,披上了一层绿装。
万湖矿山公园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治理总面积3000亩,通过矿区坡耕地改造达到保水固土目的,因地制宜规划新村、矿山文化科普展示馆,新建休闲步道、自行车道、休憩凉亭、园林景观等设施,把矿区建设成集耕作园、公园、家园等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
建设镇贵竹林公园也是经过治理由矿区变公园的。从高处往下望去,山体绿意茵茵,俨然成了天然氧吧。清晨和傍晚时分,一些村民不约而同地来这里做运动。然而,当年矿山治理的艰难程度超出了想象。土层薄,撒上草籽,下点雨就冲没了;土壤含硫高,一些树种根本活不了;多数矿山坡度接近80°,治理难度就更大了。
“矿山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动脑想办法。”建设镇党委书记乐永权说,在治理过程中,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办法,回填弃土弃渣,建设截、排水沟,仿生态种植草皮、苗木等。
矿山治理是个慢过程,需要长期的坚守。那么,如何避免一边在治理、一边被破坏的现象?
大田县摸索出生态综合执法的新路,2012年12月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的基础上,集中多部门在生态管理领域的行政处罚权,成立了全省首家生态综合执法局,推行“河长制”,加强矿山监督管理,做到“三个坚决”:对采矿许可证到期的坚决不予续证;对已关闭的矿山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盗采行为;对在生产的49家矿山企业,实行“严管、勤查、联动、重罚”督查机制。
从环境治理到综合发展
大田县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矿山治理中,该县伸手向废矿要空间,集约土地推动产业发展。
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矿山,不具备依山造景、打造矿山公园的条件,却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良田沃土”。大田县因情施策,探索出一条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五园”模式,将各个治理点打造成家园、公园、田园、工业园、物流园等多类园区。
位于大田县上京镇的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煤矿,有一座废弃的矸石山,长期露天堆放煤矸石,产生很大粉尘和有害气体。2014年5月,永安煤业通过对矸石山进行填埋、覆土、种草、植树等措施,共计平整绿地3.2万多平方米,实现了从“黑色”变“绿色”。2015年建成48套职工居住平房,2018年又开建8栋32套中端绿色环保住房,并建设集职工居住、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福能“绿色小区”。
为解决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大、巩固难、利用率低的问题,大田县坚持“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
近来,在均溪镇银锭岬现代农业项目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挂果累累,丰收在望。该项目将成为“矿区变田园”的典范,引进资金6000万元,治理面积300亩,改变过去土地利用率低、投入产出比低的传统矿山治理模式,在废弃矿山上发展无土栽培设施农业等,并拓展休闲农业,建设生态餐厅、智能温控大棚,规划采摘区、花卉观光区、种植体验区,建成后每亩年产值可达6万元左右,可带动50名农民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前坪乡山川村银川废弃矿山,将被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蛋鸡产业化企业。该项目系省重点项目,占地400亩,计划投资6亿元,建成后可饲养存栏蛋鸡150万羽,年产无公害鸡蛋2040万公斤,年处理活鸡200万只,实现年产值3亿元,税收800万元。
废弃矿山也是一种资源、一种潜力。大田县委书记陈文华说:“让废弃矿山披绿‘重生’,需要走一条治理恢复与综合利用发展道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大田将为之长期坚守与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