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

2018-11-10 11:07:17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杜源生2014年3月在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汀海畲族村调研。





2018年11月1日,市长余红胜到治平畲族乡调研。





清流太山畲族村文化活动

“没有想到,我们民族乡又落地了一个大项目。这几年,畲族乡村发展越来越快,乡村振兴战略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具体体现。”近日,在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村民老巫认真地总结了他亲历的变化。位于这个乡鸡公岽风电项目第一台2.0兆瓦风机吊装成功,成为这个乡又一个新的景观,也开启了该县风电项目建设新的里程碑。

“很久以来,我们拥有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但是,种出来的蔬菜却卖不出好价格。2017年5月,永安市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始筹备建设,8月2日营业。其中一期建设面积10亩,投资1200万元,市场设置了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恒温保鲜储藏库、农产品检测中心等综合功能,为农场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一站式服务。现在,我们的蔬菜不仅供不应求,还卖出了好价格。畲族乡亲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9月25日,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股东王茂富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大项目,在全市民族乡村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变化,民族乡村的村民亲身体验到了。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专门出版了一本《青水故事》,记载了这个畲族聚集地的变迁和发展。

三明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现有畲、回、苗、壮、满、蒙古、高山族等41个少数民族,人口3269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全市有2个民族乡、43个民族村。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前进,全市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听取民族工作汇报。

我市先后成立了三明市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

从2003年起,我市就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挂钩联系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和宁化县治平畲族乡,市、县直部门挂钩帮扶民族村的挂钩帮扶工作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县直各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

2001年起,我市每5年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评选,表彰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2012年以来,共有24名个人和30个集体获得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表彰。

筑牢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地处深山中的清流余朋乡太山村是畲族村,因战争及贫困等历史原因,多种民族习俗不同程度“消失”。近年来,清流县全力做好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和资源开发,不断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积极引导村民陆续“复活”这些畲族习俗。每年,清流太山畲族村,都举行风情旅游文化节。通过节庆,宣传民族团结政策,展示畲族村的进步和发展。

不仅在太山畲族村,每年9月,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都制定下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方案。

市、县各级民族部门以每年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课。通过宣传资料、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培训班,宣传有关民族政策法规。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在线访谈,利用各种新媒体,广泛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

各地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肖明光深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调研



宁化治平畲族文艺演出



副市长张文珍一行到列东中学西藏班调研慰问



藏汉学生共度藏历新年



宁化治平畲族乡文武灯表演

推进创建活动“六进”开展

1995年,三明市列东中学开始承办内地西藏初中班,每年都有200多名藏族学生在三明学习生活。20多年来,社会各界长期与列东中学西藏班开展汉藏家庭结队子、端午教你包粽子、共庆藏历新年等各种联谊活动,营造了浓浓的汉藏深情。

在列东中学西藏班,新生入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如何做好一名维护民族团结、服务民族发展的中学生。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录像、思想品德课等手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开展了多年的汉藏学生“手拉手·共成长”活动,已成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载体。

如今,一对一的“手拉手”已发展为多对多的“手拉手”;学生的“手拉手”发展到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手拉手”。

学校在开展汉藏“手拉手·共成长”结对子活动过程中,也实行代理家长制度。校领导、西藏部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人充当6至12名藏族学生的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履行家长的职责。

学校西藏班与三明军分区政治部、武警三明支队开展共建工作。每年毕业生返藏、新生到校,部队都派官兵和车辆接送,还经常到校看望、慰问学生,教会藏班新生整理内务。

学校始终把培养全体藏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放在首位,坚持对藏族学生进行“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五观”“两论”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之能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同时,学校适时结合社会时政变化和重大节日,开展有针对性地德育活动。

2016年,列东中学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我市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积极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场所”活动。2014年,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被省民宗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

依托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全市民族中小学校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多种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在我市,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富有特色。

在青水畲族乡,每年的“三月三”,都举行畲族文化节。热情好客的畲族人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摆出畲族美食,向畲族民俗文化爱好者和各地游客“端上”最纯粹的文化盛宴。通过活动,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民族乡村振兴。

2014年,宁化县下沙畲族村被省民宗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

2017年,永安市青水畲族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市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进步,构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促进创建活动的有效落实

近年来,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党委、政府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推出了“青水畲寨”农产品商标,所产蔬菜畅销省内外。

钟育键是青水畲族乡畲族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给甜玉米追肥。曾外出务工的他近年回到家乡,从事手工制作餐点,并种植甜玉米,2017年,他靠种植4亩甜玉米收入2万多元。今年,依托越来越红火的青水畲寨农产品交易市场,他更加有了信心。

他的畲族乡亲钟垂江、钟宏伟,也在专业种植蔬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影响着周边的村民,也与汉族村民抱团取暖,一起开拓蔬菜市场。

“我们这里生产的蔬菜受欢迎。甜玉米以前是外面商贩来包销,村民没有议价能力,有了交易市场,现在自己可以定价,每公斤比原来多卖二角。”王茂富说。

多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特色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村村有特色、亮点各不同”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少数民族乡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有20个村的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了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

民族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截至目前,全市有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9个村被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建活动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相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坚持把重点放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放在温暖人心争取人心上,让少数民族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激发了少数民族群众促进民族团结、参加祖国建设、服务回报社会、维护和谐稳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民族专项发展资金1500多万元,市县部门挂钩帮扶民族乡村的领导、单位为民族乡村投入、协调资金上亿元,帮助43个民族村发展经济社会事业,民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宜居环境建设得到显著推进。

扶智又扶志。扶志,让民族乡村农户有了发展产业的劲头。扶智,又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

多年来,我市积极帮助民族中小学、乡村卫生院(所)争取专项资金,改善办学就医条件。积极邀请市中草药专家开展畲族医药培训,编辑出版《三明畲药彩色图谱》,填补三明市畲药研究的空白,让三明畲族医药得到传承发扬。

我市在永安市民族中学、宁化县民族学校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把蹴球、高脚、陀螺、板鞋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列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传承,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还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实施的少数民族特困群众“温暖工程”“增收工程”和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圆梦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