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展示绿水青山 共享生态红利

2018-12-17 09:34:49苏莉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苏莉

三明的冬天,满山的绿意盎然。就像位于市区会展中心的三明林改林业金融服务中心,虽然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但它依然延续着这个绿色盛会的热情,时刻准备着迎接四方宾客。

各具特色的展馆、琳琅满目的商品、精彩纷呈的论坛……一年一届的林博会在每年11月6日都如期而至。如今,林博会已经成为三明的一张名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林博会的历史就是三明林业改革发展进程的浓缩和折射,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改革与发展、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展示了“清新福建”新形象、促进了两岸交流与合作。

吐故纳新展现“林改力”

“林改是三明的一面旗帜,而林博会则是展现我市‘林改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廖国华说。

2003年开始,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原则要求,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于2005年底在全省率先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市完成林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98.7%,制作发放林权证67.5万本,基本实现每个农户持有林权证。

同年,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两岸林业交流合作,服务海西建设大局,在全国率先提出设立两岸林业合作实验区的构想,立即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原国家林业局的肯定与支持。当年6月,原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廖国华介绍,实验区总体布局为“六区一园一会”,其中的“一会”,便是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具有博览、投资、贸易三大功能,是全国林业重点展会之一。他说:“每年的林博会,都会配套林改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比如2014年举办的第十届林博会,以‘走进电商时代、助力现代林业’为主题,是形成‘天天林博会’模式后的第一届展会。2013年举办的第九届林博会按‘新定位、新布展、新价值’思路,建立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林产品网上商城,实行实物展销与网上交易相结合。”

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2014年6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我市以林业金融创新作为深化林改的切入点,针对普遍存在林农“融资难、担保难、贷款贵”,银行“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以及林业金融服务薄弱、金融总量不足、信用环境不佳等问题,重点围绕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改革方向,把金融引入千家万户,使山林真正变成摇钱树,为现代林业建设乃至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静谧的山林中,片片竹海随风摇曳,连绵不绝。进入冬季,三元区中村乡村民陈佳德开始上山挖冬笋。今年他刚通过“福林贷”贷款10万元,用于40亩毛竹山的管理培育。“今年每亩毛竹山大概有5000元的收入,这样一年下来就有近20万元的收益。”陈佳德开心地说。

三元区中村乡是我市毛竹产量大乡,全乡共4232户,80%以上村民经营毛竹山,收购笋干。“福林贷”在该乡推出后,林农凭自家毛竹山就能贷款,不用再找担保人,受到了全乡的一致好评,目前“福林贷”发放金额已达5000万元。

“三明是全国重点林区,森林面积2646万亩,覆盖率76.8%。然而,三明90%以上山林林权分散在林农手中,因林农林权小额分散,银行监管、处置难,致使银行90%以上的林权贷款授信集中在国有林场与林业大户手中。”农商银行林业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黄永坪说,为此,三明农商行创新村级林业小额担保基金模式,试点推行林业金融新产品“福林贷”,盘活小额林业资产,破解林农贷款难、担保难的瓶颈。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市共对具有林业资产的1403个建制村进行“福林贷”授信13264户,授信额度13.6亿元。1403个建制村成功发放“福林贷”金额11.5亿元,惠及林户10834户。

海纳百川体现“开放力”

“来了就不想走,林博会不仅让我们充分展示了台湾特色产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两岸绿色合作的前景。”台商张维书笑着说。在2017年举办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张维书带来的是台湾特产罗勒籽。他说:“罗勒籽是有机种植的,可以直接泡水饮用,这次参展是希望能把有机产品、绿色生活的理念带给大陆消费者。”

除了展销台湾特色产品,各届林博会期间,我市举办了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两岸论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我市先后与台湾工业协进会、中小企业协会、客家文经发展协会、中华自然资源保育协会、台湾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等20多家社团组织建立协作机制。一批高规格的业界学术论坛纷纷“落坐”三明,“全国林改高峰论坛”“绿色金融论坛”“全国林业龙头企业高层峰会”“海峡两岸生物产业论坛”“生物产业技术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乡镇企业对接项目推进座谈会”“明台人才交流合作论坛”等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的高峰论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菊花、六月雪……姿态各异的鲜花,在两岸花艺师的手中翩翩起舞。在第十四届林博会上,台湾花艺设计师卓月兰现场展示讲解插花技法,第一次来参会的她,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与大陆花艺设计师一同探寻植物与生命的美。

“台湾的精致农业发展得很好,林博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密切两岸科技、文化的交流融合,通过交流、借鉴,把外面好的想法、先进的科技引进三明,这也是林博会‘开放力’的体现。”廖国华介绍。

文化交流之外,近年来两岸科技交流日渐频繁。林博会以来我市共接待了近5000名台湾林农专业人员来明开展项目、科技交流合作,并先后组织24个团近500多名林业专业人士赴台开展考察学习、推介招商等活动。

目前,我市共有4个林业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有2600多名林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建立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践基地,累计对接林业科技项目23项。其中,金森林业《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全市获奖项目占全省林业类获奖项目的46%,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

此外,通过林博会设立林业生态文明展区,举办海峡两岸林业生态论坛,增强森林生态保护意识,努力构建三明市现代林业生态体系,向海内外展示了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及“清新福建”“绿色三明”新形象。

集思广益突出“经贸力”

林博会的最终成果还是体现在项目对接落地上。从2005年第一届林博会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林博会。那么,林博会的“经贸力”如何?

据统计,历届林博会累计签订合同项目2040项,合同利用区外资金698亿元,为6000多家次企业提供展示展销平台,累计展销产品4万种次,其中台湾企业600多家次,台湾产品近8000种次,现场及订单交易额达136亿元。

“林博会办得好,就能吸引更多好的项目、好的企业落地三明,为我市林业经济发展助力。”廖国华说。

在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特色示范基地,新引进的台湾丝瓜、丝瓜精油、台湾东方美人蒸青绿茶加工等台湾“五新”成果共有600多项,推广面积达到了1.5万亩。

投资20亿元的中国重汽海西汽车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中加(尤溪)现代绿色木结构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中国(明溪)红豆杉城项目、投资10亿元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汤川大峡谷项目、投资10亿元的福建尤溪龙亭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3亿元的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海西花卉电子交易中心建设项目、投资1700万美元的乐台林业生态文化园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的清流鲜切花繁育研发中心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验区和林博会平台,我市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

2005年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成立以来,累计引进涉林台资企业158家,总投资10亿美元,分别是实验区成立之前的5.4倍和44倍。

近年来,以林博会为契机,我市林业走进电商时代,创新“互联网+林产业”模式,创办林品汇O2O商城,举办绿色生态林产品电子商务供需对接会、花卉“新零售·新电商”推介会、“生态木屋+旅游”产品推介订货活动等,用实实在在的销售额落实“一切为了交易而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