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我从雪域高原来 绽放最美格桑花

2018-12-21 10:18:46刘莉婷 曾凤清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曾凤清

距离三明4000多公里以外的雪域高原,那里有一群离太阳最近的孩子。国家创办内地西藏班后,优质的教育阳光洒向了他们。

1995年,这群太阳底下的孩子,捧着洁白的哈达,带着最美的祝福、最深的期盼,从西藏来到内地,走进三明市列东中学。当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列东中学开创西藏班,招收来自阿里、日喀则、那曲、昌都、林芝等7个地区的西藏孩子,其中大部分是农牧民子女。

每逢新学期,列东中学西藏班这个“梦工厂”便敞开大门,迎接自雪域而来的孩子。截至目前,学校共招收西藏生源1665人,毕业1396人,其中不乏考入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的学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毕业后返藏工作,成为了建设西藏的中坚力量。

爱的力量,扼住命运的喉咙

下乡收集气象灾情、报告当地特殊天气现象、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宣传……24岁的多吉康珠近来特别忙碌。今年刚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的她,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拉萨市当雄县气象局的一名气象信息员。

时间回溯到11年前,病床上的她曾害怕自己不会有明天,更不敢去设想未来。那一年,她13岁,是列东中学西藏班的一名初二学生。

多吉康珠的老家在林芝市米林县扎绕乡彩门村,整个村没有一所小学。2岁时,多吉康珠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坚毅的母亲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并将多吉康珠从小送到米林县中心小学寄宿求学。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6年7月24日,一纸录取通知书让多吉康珠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成绩优异的她被内地西藏班录取。列东中学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向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可是,不幸又不期而至。

“食管气管瘘!”捏着诊断书,看着这5个字,当时的校长俞建平神色严峻。多吉康珠一个多月前因病住院,却一直没有检查出具体病因。看着日益消瘦的藏族小姑娘,学校和医院多次沟通,最后,经过专家会诊,发现多吉康珠身患多种病症,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食管气管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深夜里,躺在医院洁白的病床上,趁着守护自己的老师转身,多吉康珠悄悄地在被窝里抹了抹眼泪。这些日子以来,老师同学们轮流到病床前鼓励着自己;学校每天让人炖各种营养品,送到病床前;校长那么忙,还总到医院来,给自己讲温暖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这声音听着真舒服,爸爸的声音也是这样的吗?多吉康珠心里想着。

“我想爸爸妈妈。”藏在心底的渴望,顺着眼泪一起流了出来。

“我们就是你的爸爸妈妈。”老师的回答在耳畔响起,抚摸额头的手掌那么宽厚温暖。“是的,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多吉康珠在心底对自己说道。枕头边,是40封班上同学寄来的信,字里行间,全是爱与鼓励。

“全力救治多吉康珠,让她早日回到课堂。”这成了列东中学领导班子共同的信念。半年多的治疗时间里,列东中学的师生始终陪伴在多吉康珠的身边。近10万元的治疗费用,也在学校帮助申请协调下,予以免除了。

爱所给予的力量,能够最好地扼住命运的喉咙。

多吉康珠战胜了病魔!

同心拉手,我们汉藏一家亲

4年前,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齐珉雍措特地回了一趟三明。像以往的假期一样,她住到了李苍舒的家里,这是她“手拉手”结对子的汉族小伙伴。

2008年元旦,刚到学校4个月的齐珉雍措,在学校举行的“手拉手·共成长”活动中,和汉班的初一新生李苍舒结成了对子。

“我原以为这种活动只是一个形式,没有想到,苍舒一家人对我真的就像自家的女儿一般。”齐珉雍措忘不了结对第一年的10月10日。那一天是她12岁的生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这独自在外度过的首个生日,她原不打算过,可是又难掩内心的失落。这时,一个身影出现了——小伙伴李苍舒早就把她的生日告诉了家里,李苍舒父亲特地从列西骑摩托车赶来,要接她回家过生日。

“回家!”一声亲切的呼唤,齐珉雍措在三明也就有了“家”。

“一回到家,他们一家人就忙里忙外,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好菜。那时怀有7个多月身孕的苍舒姐姐还买来了生日蛋糕。在许下愿望,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我收到了叔叔送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亲手纂刻的刻有我名字的印章。那一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齐珉雍措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记录着。

和其他藏班学生一样,齐珉雍措不仅拥有和自己结对子的汉族小伙伴,还有汉族的代理家长——当时学校的体育老师刘金明。

从西藏来到内地,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远离亲人与故土,面临着学习、生活、身体各方面的适应难题。汉藏手拉手,让这些身在异乡的孩子们回到了“家”。“快要入冬,老师就会提前帮我们备好棉衣;生病了,他们会加倍悉心地照料我们;逢年过节,就给我们组织活动,让我们在热闹中感受家的温暖。”时隔多年,齐珉雍措仍记得当时被照料的点滴细节。

汉族“家长”的关爱,就像阳光,照亮孩子的心底。

“感谢那一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成长。”今年22岁的齐珉雍措独立、大方、开朗。如今的她,已是拉萨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公职人员。

向光生长,格桑花绽放得格外美丽。

清华大学,我来了!

水清木华。清华园内随处可见雪松、槐树、圆柏、法桐,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树种,同在一个园中吸露纳光。仁增顿珠常想,自己也是这样一棵奋力生长的树。

树的根系,曾经在千里之外的文明城里汲取养分。列东中学的4年求学生涯,为他构筑了通往顶级学府最坚实的学识基础。

1995年出生的仁增顿珠,如今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大四学生。现在能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侃侃而谈的他,11年前来到列东中学时,却差点因为过不了语言关,一度想要放弃学业。

“我出生在林芝市米林县卧龙镇普龙村,村里交通、通信不便,大家都说藏语。后来到卧龙镇中心小学上学,也都是藏语教学,极少用到汉语。”仁增顿珠说。

语言关过不了,仁增顿珠变得自卑、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成绩更是难有起色。班主任谢峰老师观察到他的情况后,特地为他开起了“小灶”。课后,谢峰只要有时间就给他补课,遇到仁增顿珠不明白的知识点,就放慢语速一遍遍耐心地教。英语老师杜成露则经常到宿舍里陪着他,帮助他练习英语和普通话。

日复一日,仁增顿珠的普通话越说越好,成绩也渐渐地名列前茅。

在西藏班,像仁增顿珠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针对西藏班孩子整体基础偏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弱的特点,西藏班老师们摸索出了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低起点、慢加速、重习惯、多示范、多启发、多反复,放慢教学进度,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消化、理解。抱着“不抛弃,不放弃,让孩子学有所成”的信念,西藏班老师们用爱心和耐心换来学生的点滴进步。

“36524部队”,这是西藏班学生为老师们取的别称。“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24小时,时时操心。”仁增顿珠动情地说道,“感恩西藏班老师为我们付出的每一颗红心。”

爱似甘露,苗儿才能茁壮成长。2011年毕业时,仁增顿珠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种下了一棵“希望之树”。如今,这棵情牵汉藏的树长势欣然,它见证着越来越多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在这里追逐梦想,绽放最美丽的格桑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