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第一社区|东南空间|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网络文化节 | 三明沙县:小吃虽小,闯出大道

2022-08-17 16:40:18许琰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俞邦村全景图》 黄三定摄

东南网8月17日讯 (通讯员 许琰)瓦窑民宿前,造型别致的小木屋吸引游客打卡留念;遇见俞邦1号店内,品茶休息观赏田园风光;“寻根追味”的牌坊下,热腾腾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暑假期间,位于沙县区夏茂镇的“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再次成为“爆款”,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这个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如今因为小吃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沿着新铺的柏油路往里走,一间造型别致的卡通亲子主题餐厅映入眼帘,洁净的白色背景搭配趣味的沙县小吃卡通IP形象,家长带着孩子一边品尝可口的小吃美食,一边观赏田园风光,别有一番滋味。

革命战争年代,俞邦村民为红军、游击队送粮、水等基本生活物资,做好军队后勤工作,部分村民还自觉参加作战,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游客在小吃卡通主题餐厅前合影。许琰 摄

近年来,俞邦村因地制宜围绕“小吃+文旅”做文章,将红色文化、小吃文化与优美生态相结合,做优特色乡村游,走出了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仅去年就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我们充分发挥俞邦村的品牌效应,依托‘跨村联建’农村党建模式,实现‘抱团发展’。”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说。通过以俞邦村为联建主体,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2个经济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俞邦片区党委,串联起红边茶、龙峰溪等各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带动片区共同发展。

产业发展带富一方百姓。村子依托优势发展起了精品民宿、亲子餐厅、联村公司等新业态,去年村财收入达31.7万元,是五年前的14倍;在寻根追味美食街,不少在家门口摆起了小吃摊,主村道旁,村民客厅改造为“一村一品”展示店,节假日营业额可达近千元;返乡创业的青年姜吉彬在村里开了家食品体验店,弄起了直播带货,推介家乡美景的同时,带动片区农特产品销售,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俞邦好味道……

俞邦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沙县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红色是沙县鲜亮的底色。1928 年,闽西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沙县特别支部在沙县夏茂成立。全区有1015名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和赤卫队员光荣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吃产业朝着产业化、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继续引领风骚。许琰 摄

近年来,“支持发展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系列给力政策,让沙县区发展日新月异。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的一栋栋标准化厂房里,小笼包通过自动化生产线1秒包好,柳叶蒸饺一次成型误差不超过1克,打酱机能生产40多种口味……从街巷到车间,目前,规模以上沙县小吃生产企业均进行加工工艺和标准化生产线改造,生产大多用上了全自动化设备,产业园里,每日有数十吨产品被装上物流车辆,发往全国各地。

而在沙县小吃产品展示中心,拌面、蒸饺、板鸭等主打产品都被做成了伴手礼,进入商超和线上渠道。包括餐具、纸巾、调料等在内,当地已研发出的小吃相关产品1000多个品种。同时,沙县将标准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搭建了大数据管理平台、沙县小吃配菜网、外卖运营团队及网上旗舰店,助推沙县小吃在宽阔的数字市场里遨游。

小吃虽小,闯出大道。如今,“沙县小吃”已经成为造福民生的大产业,年营业额近50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30余万人。

扁肉是砖头,面条是钢筋,依托小吃产业的带动效应,去年,沙县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4.44亿元,是十年前的2.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万元,是十年前的2.75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1户3154人全部脱贫,全区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3719.2元,比2016年增加9147.9元,增长200%。

更多>>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