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文史 > 正文

黄氏家祠:忠孝廉节世代相传

2014-05-08 18: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小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东部的沙溪乡梓口坊村,村里设有一个黄氏家祠,占地约2000平米,建筑面积为556平米。

据《梓溪黄氏家谱》记载,该祠从清流县城迁到梓溪村(后为梓口坊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坐北朝南,背山面田,四合院式,气势不凡。始祖黄得全生于清流县城。由于当时局势动荡不安,官府抓丁派款不断,民不聊生,年仅十六岁的黄得全便离开清流,游离到梓口坊村,艰苦创业,娶妻二房,生有四子。《江夏邑黄氏重修家谱》记,梓溪黄氏先祖在梓口坊村传有23世,家祠八代同堂(丰、登、金、台、选、骏、巍、甲)。子孙后裔开枝散叶,遍布全球各地。

黄氏家祠横联“浩气长存”,门庭对联:“江源不竭千秋盛,夏祠恒兴万代昌。”祠前进门有呈梯状平墙,中开大门,依次为四廊、天井、大厅、上下栋,左右设厢房。平墙上写着“苍昊庥庇”四个醒目大字,此意为“庇护后世子孙兴旺发达。”墙上排扣着一个个瓷碗,这是村里黄姓老人去世下葬时装香灰的碗,进祠堂后将用过的碗盖在平墙上,以示灵魂归宗。墙外还有一个约有七八十平米的水池,终年清澈,从不枯竭,意为财源如水源源不断,子孙万代相传。

每年正月,黄氏宗亲聚集家祠烧香拜祖,家祠族人会发红包给未成年人,让他们永远记住祖宗的恩德。平时也有黄氏宗亲至此认祖烧香。有诗为证:“梓溪故里黄家祠,明代至今赐福祥;生生不息香火旺,忠孝廉节世代传;苍昊庇佑儿孙愿,仰天长叹几轮回;爱祖敬宗把愿许,春夏冬秋总轩昂。”

大厅内上悬着“江夏流芳”、“流芳百世”匾额,竖立着八根木圆柱,柱上有“江夏兴旺凭吉地发福绵远,梓里和平任黄姓子孙发达”“承先祖一脉真田惟忠惟孝,启后人两行上道亦耕亦读”等多幅联句,笔势劲遒;过厅设有一宽大天井,天井两旁的庑廊上均有雕刻精美的花色图案。堂内的梁头、驼峰、脊柱、平盘斗等木制构件,用各种云纹、花卉图案组成,雕刻玲珑剔透,并且都绘有精妙的彩绘,以青绿、土黄为主调,间以橙、赭、玫瑰红等对比色,图案清晰艳丽。大厅的左右两侧厢房上分别写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大堂内部是供奉祖先神位的所在,也是整个祠堂的精华所在,并列立着五个祖先牌位,两个家祠辈份牌,肃穆庄重。

数百年来,黄氏家祠先后四度进行维修、重建。

清康熙三十九的(1700年),黄氏家祠正式开基新建上栋大厅。由于当时人力量资金有限,下栋走廊华表无法兴建,也未能安祖宗牌。乾隆十六年(1780年)第一次开工重建,同时兴建下栋走廊华表等,此后卜吉进主,安奉祖宗牌。第二次重修家祠左侧厢房,则是光绪八年(1882年)了。

1986年,由族长牵头组织人员商议重修事宜。面对列祖列宗进座就位。2003年8月又动工整修更换上下栋栋梁、桷子板,对未建的宗祠右侧房修砌齐整。自此,黄氏家祠的整体结构布置完整、美观,焕然一新。

祠几度重修,宗亲族人有感赋诗:宗祠重修悦人心,旺族江夏出英豪。忠孝廉节弘正气,大树金枝万家兴。祖德功业传千代,光宗耀祖振家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怀古思今承前志,千秋昌盛万代荣。

(据时代三明 黄明生/文傅立三/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