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正红,让我们携手走向幸福
2019-06-05 09:56:10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书香之家”的诗与远方 “遥天鸿雁恋情传,始信人间确有缘。昔日师生成挚友,今朝翁媪伴余年。身安并步龟园里,体恙相濡病榻前。唱戏吟诗同醉艺,风霜劫后菊花妍。”——《赠惠清》 这是李廉德写给爱人周惠清的诗。李廉德今年83岁,周惠清今年70岁。 走进李廉德、周惠清的家,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沙发边上是高高堆起的工具书,客厅一角摆放着琴谱,卧室一面墙的书柜摆满书籍,卧室另一侧摆放着吉他和中阮。家里没有豪华装修,没有名贵家具,但满屋的书和屋后的一片小菜园,充满生机和情趣。 李廉德、周惠清是一对恩爱夫妻。李廉德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楹联学会会员,也是永安市老年大学诗词班老师。周惠清是永安市老年大学吉他班班长。“我们的生活很简单,他爱看书,我爱弹吉他,我们都爱写作。”周惠清望着李廉德,脸上掩藏不住幸福。2016年4月,李廉德、周惠清的家被福建省全民阅读组委会授予“书香之家”称号。 他们相识几十年。上小学时,周惠清是李廉德的学生,在周惠清心里,李廉德是令她尊敬的语文老师、班主任。人生兜兜转转,在经历各自破碎的婚姻后,步入老年,孤独的两人再次相遇并且相恋。2005年,两人结为夫妻。 2005年11月,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李廉德住院接受治疗,三上三下手术台,体重从128斤降至98斤,瘦得皮包骨。住院期间,周惠清三餐送饭,洗脸擦身,细心照料。出院后,周惠清每天给李廉德补充营养,饭前为爱人打胰岛素。得知番石榴对李廉德的身体有益,周惠清特地在屋后种了一棵番石榴。之后,李廉德写了一篇《心中的番石榴》,感谢爱人的照顾。这篇文章,一直印在周惠清的脑海里,甜在她心里。周惠清的女伴们看了此文,都说,惠清的付出值了。 李廉德擅长写作,在他的指导下,周惠清试着学习写作。刚开始,李廉德总是鼓励周惠清:“写不出来,不要强求,没发表也没关系,要有真情实感,多练练,写好了我再给你看看,把一把文字关。”不知不觉中,周惠清从老年大学的好人好事写起,越写越顺,她写的一些文章先后刊登在《三明日报》《福建老年报》上。周惠清多次被永安市老年大学评为“年度宣传报道先进工作者”“年度优秀学员”。 “在老年大学里,我和爱人好几次一起上台领奖。”周惠清自豪地说,“有时,我们各自的文章恰巧刊登在同一期的《三明日报》‘夕阳红’版上,让我们非常欣喜。” 在周惠清眼里,李廉德话不多,不会说甜言蜜语,但喜欢写诗,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有责任感。每周二,李廉德都会到永安市北门小学义务教孩子们学诗词,平日在家里,李廉德常常批改学生们交来的作业。这时周惠清则在卧室练琴,听着爱人的琴声,李廉德笑着说:“这是伴奏音乐啊!” 老夫妻俩的生活不仅有诗歌,还有远方。2015年10月,夫妻俩一起出欧洲旅游,瑞士因特拉肯小镇、意大利威尼斯黄金大运河等地都留下他们相依相伴的身影。回家后,夫妻俩将此次旅行的近300张照片制作成一本相册,相册命名为《游欧剪影》,相册中的不少照片,李廉德都为其配诗。 生活上相互照顾,精神上相互成长,纵使满头白发,每天依然有爱围绕。“要感谢我们5个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现在非常知足,最大的希望是彼此身体健康,多活几年,多看看祖国的新变化,也祝福孩子们生活更好!”李廉德和周惠清说。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