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济阳乡蕴藏的土堡、古民居群、古村落、明代廊桥、明清宫庙祠堂和千年古树群得以保留完整,也保留了质朴、敦厚、善良、热情的民风。
凤阳堡 凤阳堡—济阳之魂 凤阳堡,始建于清乾隆7年,身躯庞大,平面呈长方形,2500平方米的面积,在中轴线上布局,由北向南,由堡外空坪、堡墙、堡门、水沟、堡内前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后堂组成土堡。符合它为御匪时集防御、进攻、蓄集等功用为一体的功能,在济阳众多遗留下来的古民居中无疑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在当年交通不便、运输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靠人工挑抬材料,历经五年,方保竣工。堡墙所有的枪眼均为左右方向,宽大的内空坪,通畅的楼道,这是其他土堡中不常见的。 但由于风水的原因,大门直对着水尾流水方向,似乎寓示着败退之势,财源随流而去,后经高人指点,把主门封锁保全,堡内门的前方檐廊置照壁,并在门外墙上左右两侧彩绘镇邪“符印”抵御“不端邪气”,窗两边用红、黑彩绘条联,联边墨绘梅兰竹菊四君子纹样,上联楷书:“彩鳯来儀九苞絢瑞”。下联:“太阳拱照七葉生春”。长窗内框亦用墨绘变体夔纹、四季平安花卉,赏心悦目。 历史更迭,凤阳堡早已不复当年使用,在周边良田,房屋村舍的衬托下稍显笨拙,但她的存在犹如一位村中有福态的百岁老人,众小辈绕膝其下,不恼不怒,乐乐呵呵;又像一位村中德高望重、不苟言笑的长者,凡事都需她决断,事事都离不开她,孩子们要听她说故事, 年轻人要听她的经历,老年人要找她们的过去。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