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制龙烛
“寒灯短焰方烧腊,画角声残已报春。”唐代诗人方干一句行诗里的烛火,点亮了中国老百姓的年。现代化电器化发展的当下,烛火做为照明功能逐渐消失,可是人类从刀耕火种中走来,传统农耕文化里,烛火在祭祀仪式和一些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中依然被广泛使用,不可缺失,而用传统手工浇制俗称的“龙烛”,却日渐稀少……
乌桕油浇制成记忆
大田县太华镇群团村陈占兑现年72岁,他30多岁时跟父亲学手工浇制龙烛,他们一般都是在腊月十五过后开始制作,当时使用的是村庄现有的乌桕树上结的籽,仿造古法压榨油茶方法,榨成乌桕油,乌桕油煮沸将其含有的水分蒸发干净后,才能作为成品浇制。
乌桕油在天气比较寒冷时才能浇制,若乌桕油水分没去干净,煮热时,其上覆盖有一层油巴,将影响龙烛质量。乌桕油龙烛没办法做得硕大,顶多一对烛火半公斤左右,使用寿命也比较短,清明节过后,就将脱落,无法再用。
陈占兑说:“他年轻时,社会整体经济差,大家也买不起大个的龙烛。”
用牛油可以浇制出大个龙烛来,可是牛油挑天气,过冷或者过于炎热都不宜制作。牛油也要煮到水分全失,直到整锅面冒起烟雾,油面光亮如镜方可。陈占兑不喜欢这牛油味,所以很少制作。
浇制成的乌桕油龙烛最后再过一层牛油,燃烧的烛火满是牛肉香味,人人喜爱。
龙烛用报纸简易包装,成双成对出售;早年报纸少,就用火烧纸(粗糙的毛边纸)包扎,春节前,将做好的龙烛挑到集市上卖,或者各家各户走访。
笔者儿时记忆,腊月十五过后直至元宵节,浇制龙烛老人颜如翁挑着一串串龙烛在村庄行走,一对小烛火三四两重,卖5分、一毛钱。各家都计算好这个春节需要用几根龙烛,若家里缺钱,就用谷子换。龙烛与香、鞭炮、草纸放在一起,可是特别喜欢那味道,一股肉香味儿,拿到鼻子里不停地嗅着。
如今,陈占兑都是以石蜡为原料做龙烛了,乌桕油龙烛成为历史。
陈占兑的传统龙烛作坊
工艺简单难把握
做龙烛先得上山砍竹子加工成烛芯,烛芯脚经火熏扎成一个钩子,然后依据龙烛大小计量,将烛芯缠上一层细薄的棉花。做成的烛芯倒挂在可旋转的用实木做成的烛轮上。陈占兑说,他使用的还是父亲遗留下的烛轮,轮盘架子用废弃的竹匾外支架做成,工艺倒是简单;现在也可以用铝合金加工。
烛轮旁边就是加温尺度把握精准的一锅热原料水,将三两个烛芯同时伸进里头沾上,倒挂到烛轮上晾干,无数次反复轮转交替,直到臆想龙烛重量大小。陈占兑父亲遗留下来的烛轮,上头可同时挂50支龙烛。
陈占兑说,下霜结冰的日子,不适宜浇制石蜡龙烛,室内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才行。将石蜡烧成石蜡水,煮到64摄氏度最佳,得凭经验感觉把握好这个火候,制作出来的龙烛才光滑漂亮,持久燃烧。因龙烛浇制时是倒挂着,所以制作的龙烛都是头重脚轻,燃烧时,残油顺着烛体往下流走,正好得到一种平衡。
龙烛是吉祥的象征,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浇上红色素外衣,一对红烛燃烧着的是红红火火的希望。
一对龙烛从二两重,至100公斤,陈占兑都能浇制出来。一对龙烛超过5公斤重量,都得有人约定才做。前不久,陈占兑夫妻花了两天两夜时间,才浇制成了一对64公斤重的大龙烛,胸围足足35厘米,高近1米,点在厅堂之上,着实气派“壮观”。陈占兑说,这一对烛可以昼夜不停点燃一个多月。
陈占兑说,超过25公斤的一对龙烛,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是做不出来的,主要在原料、水、温度、火候的把握。
龙烛微利情亦深
陈占兑都在春节前大批量浇制龙烛,重量大小不一;平常日子里,做的不多。除了自己经营一家小店,陈占兑的龙烛基本上由县城的几家香烛专买店收购走。
陈占兑说:“平时订制龙烛的,一般是做寿烛,大家日子好起来了,女婿给岳父母赠寿烛,都做得比较大对,一般都在10公斤以上,有好面子热情的,做至25公斤。还有一些宗族举行祭祀活动,订制大对龙烛,梅林‘田公’诞辰在正月十三,都是订制50公斤以上。”
据陈占兑了解,大田县手工浇制龙烛还有建设镇、武陵乡各一家,做这活儿的人很少,其收入微薄,浇制1公斤不到5元钱利润。先前,用乌桕油浇制龙烛,只赚烛芯那点利润。
现在,陈占兑也做一些现代适用的烛火,用模具灌制成后,加固工厂印制好的招财进宝、龙凤呈祥一类图案的塑料纸外壳和锡铝制品烛脚。可也一样利润微薄。
2015年,龙烛生意行情不错,陈占兑夫妻辛辛苦苦努力一年,浇制了3000公斤的龙烛。陈占兑爱人说,烛芯用的竹子,都是邻居家赠送的,人家知道这手艺挣不了几个钱;只是年纪大了,做不了其他什么活,有人需要,就做点,反正闲着也是闲在那儿。
陈占兑50岁开始独立做龙烛,已坚持20多年了,他说,只有喜欢它的人才肯学,才能学得好,浇制出来的龙烛才讨人喜欢。浇制出光鲜漂亮耐烧的龙烛,一靠技艺,二是精细、舍得花时间。
龙烛浸透人文信仰
龙烛,为神所衔之烛。传统除夕夜里,灶台、有住人的房间里,都长夜点燃一支龙烛,厅堂点燃一对,直到天明。当然家家户户都倾其所有灯盏,挂在屋檐下,将年打扮得分外妖娆。正月里,大田有“初七人、初八谷、初九天、初十地”习俗,这天是他们的生日,都得摆供品,点烛。龙烛插在底部削平的地瓜上,或者盛了米的竹筒子里,摆放供桌;土地公生日那天,就将龙烛直接插在地上;祖祠祭祀活动期间,往往看到体形巨大的一对对龙烛,稳稳当当地插在一大截芭蕉树墩上,供奉着祖先神位。
最壮观的灯火盛宴,当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是灯的节日。那天夜里,能看到卖龙烛的人挑着担子围着板凳龙、迎花灯的队伍转个不停。
深深元宵夜里,迎龙迎灯结束,不管归来的龙灯是完全,还是残缺,那一盏龙烛必须红火旺盛归来,附于一年的吉祥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