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三明频道> 三明综合新闻> 社会 > 正文

沙县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假日游客如织

2016-03-08 10:11:14肖首洲 刘静云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盛开的郁金香引来游客流连。

映月栈桥景点

融入自然

沙县虬江街道墩头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珠峰山下,和湿地公园紧紧连在一起。

墩头村全村1000多人口,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万亩竹林。水系发达,溪涧众多,有大小瀑布10多个,自然美景得天独厚。“湿地公园的水都是从村里流下去的。”自从三明生态新城建了湿地公园,墩头村民一直引以为豪。

可惜,过去这些美景是“深在闺中人未识”。

随着建设逐步推进,开始慢慢把湿地公园延伸融入至墩头这个更加自然的村落。

去年刚刚当选墩头村村主任的张逢棉也同样坐不住了,“如何抓住机会,将墩头村的天然美景开发出来展示出去,将游客吸引到村里来?”

张逢棉带领村两委班子经过一番调研,很快,“绿水青山任你游,天然氧吧森林浴”的美丽乡村游规划“新鲜出炉”。

张逢棉带着记者先“过把瘾”。在村一眼泉水边上,泉水“汩汩”地不停冒着。“一到冬天,这泉水会冒烟。”张逢棉介绍,准备把这里开发成泉水景观。

泉水边上,是一座修建于五十年代的旧民居。张逢棉说,这里进行改造,不久就变成一座民间戏台。村里留有悠久的民间古戏曲目,可以在这里让游客欣赏。

在茶窠瀑布景观点,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很是壮观。在瀑布上方,几名工人正在抓紧建设4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

张逢棉告诉记者,村里还开发了郑坑东平五雷洞和万亩竹林氧吧等景观。在万亩竹林里,记者看到,石片铺成的25公里竹林道路已经全部完成,游客无论开车还是步行,可不走回头路畅游竹海。

墩头村种植淮山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产量200吨,产值300多万元。村里借建设湿地公园的机会,开发美丽乡村游,对农副产品的销售能否带动,墩头村民很是期待。

村民黄德荣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淮山,每年收入10多万元。黄德荣告诉记者,过去,淮山都要到市场去卖。村里开发旅游,希望能在村里,就能把淮山卖给游客。

多知道一点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是集保护、科普、休闲等于一体的特殊旅游资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