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建设史上抹不去的“功臣”——“木水龙”

2018-06-25 09:46:46林芳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木水管建设现场



木水管不能弯曲,只能用接头连接。



建设者和木水管合影。



木水管外观



漏水中的木水管

●三明日报记者 林芳芳

今年77岁的杨仁诚清晰地记得,1960年元旦从福州到三明水厂参加建设时,那个让他震撼的场景:“两根巨大木制水管从铁路桥下穿过,管外是一个个铁箍,管上喷着水花,向远方望去,就像一条长长的木水龙。”

事境变迁,“木水龙”早已不见踪影,但它却是三明建设史上抹不去的“功臣”之一,它曾为电厂发电、三钢炼出第一炉钢,立下汗马功劳。

一个被“逼”出来的尝试

1958年的三明大地,建设如火如荼,建设者们都盼望着电厂早日发电、三钢早日出钢,但这些目标的实现,有一个关键要素——水。水如何进入发电厂,如何进入三钢?在那个物资紧张的年代,用铸铁管、钢管做水管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有人这样回忆,那时我们被“逼”着想出了木水管的办法。

三明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经多方商讨,决定采用三明当地“干也千年、湿也千年”的松木,制造大口径高压力的水管。水管设计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负责,松木板制作和安装由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简称“省一建”)负责。

根据计划,铺设两条木水管,第一条从水厂至电厂至钢厂,其中水厂到电厂一段长1323米,木水管直径0.9米,电厂到三钢一段长483米,木水管直径为1米;一条从水厂直通三钢,长1394米,木水管直径1米。

有了这两条木水管,水就可以从白沙水厂取水泵房蹦出,穿过铁路涵洞,爬上一个坡到达化工厂区,两条木水管从这里去往不同的地方,一路到电厂汽机车间用来发电,循环冷却后再前往三钢;而另一路经过硫酸车间,穿过沟壑架桥,奔往三钢。

鲍德生组接过重任

1959年1月,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一处木工队鲍德生组接过了木水管的铺设任务。

鲍德生在1959年一份表彰跃进青年突击队的会议发言稿中写道:第一条木水管总长1500公尺一定要在国庆节前完成,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施工木水管没有经验,尽管这么多问题摆在面前,然而我们没有屈服,却以严肃的态度、坚定的决心,表示一定完成任务,绝不辜负党的信任,人民的期望,愉快地接受下了任务。

当时的三明还有很多山地没有平整,有的山沟之间高差五六十米。而木制水管是不能弯的,于是,建设者们只能逢山开山、遇沟搭桥、遇铁路钻洞。

当时最为艰难的是要穿越化工厂至三钢的一条长100多米,深二三十米的沟壑,为此,省一建工人在铺设木水管前,先架起了一座木桥。

松木加工由省一建木工厂负责,将松木锯成每条5厘米厚、10厘米宽、三四米长的木板块,每块木板块都有凹凸槽,用于拼接。这些木板块拼接好后,用铁箍箍好,要承受水泵打上来的0.3兆帕的压力,且每小时经流2000多吨水。鲍德生组的任务何等艰巨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地进行木水管铺设,鲍德生等人根据组织安排,前往厦门参观木水管铺设,这一次的参观,让鲍德生等人受益匪浅。根据鲍德生的记录,他们小组从每天铺2.5米增至每天铺7米,接一个弯头的时间从三个半工时减少到一个工时。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鲍德生组研制、改造大小工具十多件,其中改造的拉箍铁板头和套筒板头新工具提高了3倍的效率。而他们小组花了六个中午休息时间,研制出的刨条箱更是改变了原来刨条需要四五个人的情况,一人一次就能刨条17根。在水管铺设方面,鲍德生组改换思路,两根垫木不稳定就改为元宝垫,既保证质量,又方便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1959年3月,鲍德生组被工程处正式命名为“鲍德生跃进青年突击队”。

爆破、漏水木水管经重重考验

1959年8月,两条木水管全部铺设完毕,进入试供水阶段。

木水管的漏水率居高不下一直是个大问题。福建恒源供水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干部杨仁诚回忆,当时有些地方漏水严重,沿途像小溪流。

而在第一条木水管试供水期间,还曾连续发生六次木水管爆炸的事故。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59年8月1日,首次试用,漏耗率60%以上,水渗管基,造成局部土方塌落,在水厂厂区附近有10米左右木管下沉;8月28日,第二次试用,在列东电站保健站处,因施工早,木质差,引起腐烂,爆破一块;9月1日第三次试用,在列东电站和电厂间木管底座塌落,铁扣经不起拉力而裂断引起爆破;9月10日中午12时50分在铁路下边,因上坡地方水压较高,铁扣折断,发生爆破;9月11日5时20分,在水厂厂区附近洋灰桥边,因连日下雨,水管膨胀,铁扣破裂8个,木管爆裂。

抢修,改进,成了木水管建设后期的“关键词”。

一段木水管由于通水前搁置过久,部分木料腐烂,发生漏水情况,虽经几次修补,但效果仍然不好。为了保证国庆出铁,省一建公司和厂方党组决定1959年9月13至16日四天四夜检修返工。

雨从11日就开始一直下着,竹工老师傅赵阿银为了给抢修木水管创造条件,领着一个徒工搭防雨棚,棚搭好了,他们却早已被淋湿。

12日晚6时,水厂停止送水,百来位早已等候在水管旁的工人,立即开始拆卸一

段长475米的木水管。当晚,工人们在雨中连续作战,用了8小时完成了拆卸、清理及材料堆放任务,有的工人到下半夜两点才回家休息。第二天清早6点,工人们就陆续进入工地,八个木工组一字线拉开,拼接木板,其他工种小组修理水管铁箍,加固特固,油漆水管接头。这一天,大家在工地上一直干到晚上10点。

而鲍德生工组在淤泥齐膝的地段,抢修了约三分之一的工作量。面对突击任务,鲍德生和工友们提出了“一滴汗、万吨铁、奋战三天提前完成任务”的口号,并采取了分组包干,联合作战的方式。鲍德生组和张福根组一起,一天铺设68米并安装了十一只铁弯头接头。最后,大家用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原定四昼夜的任务。

不仅是在木水管建设工地,为抢修木水管,在省一建加工厂木材加工车间、铁件加工车间、安装工程处机修车间,工人们都在为木料、铁件的加工彻夜不眠。

又一次重要的抢修胜利结束。当听说水顺利送到电厂,水正式发电,水顺利送往三钢,一号高炉顺利出铁,工人们开心地又笑又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