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故事会”,孩子们在听故事。

﹃宝妈来了﹄亲子活动现场。

宝妈卢晶与女儿共读绘本。
三明日报记者卢素平文/图
“妈妈,我迫不及待想去‘尿尿’。”当“迫不及待”这个成语,从尚在牙牙学语的女儿口中“蹦”出时,宝妈卢晶惊讶极了。她说,虽然女儿用词不当,但自己很开心,因为这么久的陪伴阅读,孩子总会在不经意间让她看到点滴收获。
亲子阅读,似乎就是这么神奇。它以书为媒,以爱和阅读为纽带,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因此,更多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亲子阅读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挑选与孩子共读的书籍——
亲子阅读带来小惊喜
“妈妈,您知道天津‘狗不理’包子为什么叫做‘狗不理’包子吗?”最近,施金豆沉迷于《大中华寻宝记》系列丛书,这是一套以漫画形式告诉孩子中国地理知识的书籍。
“可能包子太美味,狗都跑来了,后来被老板赶跑,再也不敢来了,就叫‘狗不理’咯。”妈妈陈凌回答。
“错误。”施金豆一本正经地纠正道,“因为做包子的人叫狗子,他做的包子特别好吃,生意特别好,别人叫他,他都没空理,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狗不理’,所以,他做的包子,就被称作‘狗不理’包子!”
施金豆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在书中遇到新奇有趣的知识,他常常用来考考父母。类似的对话,在妈妈陈凌和儿子施金豆之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施金豆爱上阅读,和陈凌坚持亲子阅读的做法分不开。
施金豆不到两岁时,陈凌便带着幼小的他,几乎每天都到市少儿图书馆“打卡”,在三楼看低幼绘本。从《咪咪画报》到《丰子恺漫画》,妙趣横生的故事,常常让施金豆沉迷其中。2015年起,市少儿图书馆推出各类亲子阅读活动,他们母子俩成为最早的支持者。风趣幽默的陈亲娟老师和平易近人的陈富莲老师,都是他们的偶像。
得益于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施金豆识字量很大。如今,只要有空闲,他便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书海,完全不需要父母、老师的督促。“‘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希望通过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希望通过书本,把世界展现在他眼前,让他感受到阅读的神奇。”陈凌说。
幼儿园时,施金豆很喜欢一套叫作《贝贝熊》的系列丛书。有一次,看到其中一篇《讲礼貌比赛》,讲的是森林里有个动物不文明,大家没有批评它,而是通过“谁更讲礼貌”这个比赛,让它反思己过。当天晚上,孩子就对陈凌说:“妈妈,我犯错时,您对我那么凶是不对的,我们也可以玩游戏,看看谁能做得更好。”
这也是让陈凌感到欣喜的地方,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不仅儿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己也受益匪浅。“以前教育孩子时,自己就像‘虎妈’,挺凶的,后来儿子常借用书中的故事‘教育’我。”她说,在阅读中,她不断受到触动,进行反思,慢慢地,自己的情绪温和了,母子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亲子阅读形式多样
黄晓萍是另一位亲子阅读的忠实拥护者。与陈凌相比,她的亲子阅读,从胎教开始。“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开始听交响乐,给他讲故事,和他说话,我相信他能听得到。”她说,现在儿子一周岁多,健康活泼,语言能力也发展得很好。
黄晓萍的想法,与宁娟不谋而合。宁娟是三明市少儿图书馆馆长,她提到,全民阅读已经第六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许多城市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就开始重视亲子阅读,而我市从2015年以后开始大力推广。“亲子阅读完全可以从孕期开始,也就是所谓的‘胎教’,当时我们考虑过是否推广孕期阅读,后来因为找不到专业教师就只好作罢了。”
在宝妈王春萍看来,有互动的亲子阅读,能激发孩子更大的阅读兴趣和能量。“在家里,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温馨的角落,拿上一本书,和孩子们共读,但在家以外的课堂,可以多方互动,形式更活泼,能激发孩子更大的阅读兴趣。”王春萍说,大宝庄之昂现在正读中班,小宝庄之曼才两周六,每到周末,她就带着两娃参加各类亲子阅读活动,其乐融融。
“亲子阅读的重点不在于‘读’,而是通过父母与孩子共读一个故事,让孩子动口、动脑、动手三者有机结合,进而开拓孩子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宁娟介绍,基于这个理念,2015年以来,市少儿图书馆推出“亲子故事绘”、公益文化实践营等十多个亲子阅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在听故事后,动手剪纸、绘画、做泥塑、表演音乐剧等,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记者了解到,随着亲子阅读的效果日益凸显,市面上出现了“老约翰”“悠贝”等品牌的亲子阅读馆,有偿亲子阅读活动也受到不少家长喜爱。对此,宁娟认为,“商家在经营亲子阅读馆和邀请教育专家等过程中,都需要经费,因此,商家开展活动向家长收费是合理的。”她提到,由于客观原因,有些亲子阅读项目没办法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开展,家长从商业性机构找到补充,也是不错的选择。她提醒家长,在挑选亲子阅读馆时,一定要选择有教育资质的正规机构。
“智慧父母”提升共读质量
如今,王春萍不仅是一名热衷于亲子阅读的宝妈,也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已经给孩子们开讲过以“爱牙”和“中秋”为主题的亲子阅读课,深受喜爱。“我希望通过活动提升自己,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亲子阅读质量。”她说。
去年3月,市少儿图书馆推出公益活动——“宝妈来了”,吸引了来自全市不同行业的几十名家长踊跃参与。“亲子阅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家庭。”市少儿图书馆活动策划部主任余剑琴说,推广文化志愿者,一方面希望通过家长们给孩子们讲课,提升家长们讲故事的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给孩子更多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希望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推广全民阅读。
“智慧”父母培养出“智慧”子女。2017年4月23日,市图书馆、市妇联、团市委联合推广“三明智慧父母读书会”公益项目,以亲子阅读为抓手,以全市社区、街道、乡村为阵地,广泛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和儿童共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良好家风。启动仪式上,我市首批14个“三明智慧父母”读书点被授牌,其中,下洋建筑书店与乾龙社区“可佳书舍”成为备受家长称赞的阅读点。
在“可佳书舍”阅读点,领读老师陈亲娟曾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的每章节的精髓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解析,让家长们深受启发、感触颇丰。“要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家长的眼界和思想高度真的很重要。”家住梅列区的陈先生说,在读书会上,他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
市图书馆馆长黄泽民认为,家长是阅读群体的最大公约数,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父母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掌握科学智慧的家庭教育方法,这必然无形中提升亲子阅读的质量,让家长与子女在阅读中共同成长。
别掉入亲子阅读误区
“你看,这是什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的。我教过你。”“想想看,他对不对?”“他为什么这么做啊?”……这是宝妈邓梦洁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常常提及的问题。只是,这种考试型的提问,并没有引发儿子的阅读兴趣,反而让他更加厌烦阅读了。
亲子阅读,是近年非常推崇的一个育儿理念。然而,有些不恰当的阅读方式,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严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甚至产生阅读焦虑感。
亲子阅读是一种长期的、陪伴式的阅读,是伴随一生的。“孩子有兴趣了,阅读才不会适得其反。”黄泽民说,亲子阅读不是填鸭式的阅读,而需要父母在与子女的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阅读的乐趣,不能带着功利心,非让孩子学点什么。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兴趣?黄泽民说,除了阅读形式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以外,还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方法,即父母平时养成阅读的习惯,家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习惯阅读,爱上阅读。
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后,才需要考虑阅读质量。黄泽民建议,最好挑选教育专家、亲子教育专家的书籍,或搜寻“优秀绘本100”等备受推荐的好书。“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孩子感兴趣和擅长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家长最好挑选各种类型的书籍与孩子共读,以发掘孩子的兴趣与长处,并以此为基点,深入拓展,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质量。”
宁娟提到,在国家图书馆网站,每年都有推荐100本好童书,另外,日本著名作家宫西达的《我是霸王龙》、美国作家香农的《大卫》系列绘本故事、爱尔兰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国外作家的作品,也是很好的亲子共读读本。
阅读成果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种慢慢积累的过程,要“静待花开”。“我们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童书和亲子读物。”余剑琴提到,《风铃》《心中的老磨坊》《九头鸟》等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的作品,很适合共读。而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家长们也能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