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战歌写春秋
2019-08-10 10:58:35詹铁笛 郑丽萍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激昂战歌写春秋 ——追记已故泰宁县税务局离休税官蓝筹清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2019年1月,在泰宁县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县税务局离休税官蓝筹清已在弥留之际。孙女梁艳在他的枕边放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的一首歌。 因为脑萎缩,蓝筹清已意识模糊,认不出亲人,也记不得自己的名字。但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他竟然跟着哼唱了起来…… “脱胎换骨”的战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蓝筹清生前最喜爱这些革命歌曲。最后,他什么都忘了,这些曲调却记得牢牢的。 蓝筹清原是一名身经百战的革命战士。1948年,他加入人民解放军,随“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新中国建立后,又北上参加了朝鲜战争。他亲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参加过“两广”剿匪战斗,经受过朝鲜战争“血与火”的考验。 蓝筹清是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可是,这么英勇的他,此前却是国民党军队的逃兵。 1944年,16岁的蓝筹清在家乡泰宁县丰岩乡石蓝村被村里的保长抓了壮丁。他对国民党军队的印象极差:军纪败坏,士兵没有尊严,新兵被长官欺负、虐待是家常便饭。蓝筹清几次开小差,又几次被逮了回去。 1948年9月,锦州解放,蓝筹清随所在部队起义,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蓝筹清第一次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氛围。 蓝筹清在自传中回忆,解放军里每个人都平等、和气,军官不打人,不骂人。甚至,组织上还给蓝筹清学习文化的机会,他得到了久违的温暖。通过学习革命道理,蓝筹清终于知道:“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坚决干革命才有出路。”1950年,他光荣地成为共产党员。 从此,这个不知家国事的农村愣小子“脱胎换骨”了。之后的戎马生涯里,蓝筹清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先后荣获三大功、两小功,以及多次嘉奖。 复员转业后,蓝筹清回到了家乡。所有奖章、荣誉、军旅物品,连同那段战争岁月,一起被蓝筹清封藏,从不轻易以战功示人。孙女梁艳小时候缠着爷爷讲打仗的故事,蓝筹清才不得不分享心里的秘密。 解放天津时,国民党军眼见城破,欲将塘沽大粮库付之一炬,不把一粒粮食留给解放军。为了保住粮库,蓝筹清所在的进攻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梁艳回忆,忆及这些往事,爷爷神情十分痛苦。他讲到,顶着敌人的火力,部队强行发起冲锋,大 家前赴后继,一拨一拨的战士像麦浪般倒下。激战20多个小时后,他和战友们才肃清残敌,拿下了粮库。 “战友们只有一个信念,拿下并保卫好粮库!”爷爷当时凝重的神情,让梁艳印象深刻。 蓝筹清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在他参加的最后一场战争最后一次战役中,蓝筹清差点魂归异乡。战争的残酷,他终生难忘。 1953年,朝鲜战争接近尾声,金城战役打响。在一次空袭中,蓝筹清值守的炮兵阵地受到了汽油弹的轰炸。听到空袭警报,战友们纷纷冲出防空洞,抢救弹药物资。 没来得及跑出洞口,一枚汽油弹就在蓝筹清眼前燃起一片火海,有些战友身上着火,景象犹如人间炼狱。蓝筹清也被弹片击中面部,2颗门牙被打掉,当场昏死过去。抢救数日后,蓝筹清才捡回一条命,此后脸上一直留有坑洼的烧灼伤痕。 数月后,蓝筹清寄出一封家信,给母亲报了平安。随信附上一张照片, 背面写道:“赠给敬爱的母亲大人留念。”他却不知,在那年春天,母亲已经去世。母子二人互相牵挂思念,却终究没能再会。这封未启的家信,也成了永久的遗憾。 每当想起母亲,蓝筹清总是心痛。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 原本,蓝筹清可以留在大城市天津工作,不必回到小县城受苦。 朝鲜战争结束后,蓝筹清所在的部队留驻天津备战。一直到1957年,蓝筹清都在天津工作生活。 1957年,29岁的蓝筹清面临复员转业。他没有结婚,父母都去世了,家乡没有什么亲人。部队领导对他说,别回去了,就留在天津吧!或者回家完婚,把家人带来天津!蓝筹清谢绝了,他说:“现在国家安全了,不再需要我打仗了,我要为家乡作贡献。” 回到泰宁,蓝筹清自愿选择去基础差、任务重的税务部门工作。那个年代,税务工作并非“美差”。1963年,蓝筹清受组织指派,来到开善乡(原余坊公社)负责征税工作。 当时,一个乡镇只有一名税务员,办公场所是租来的农家小屋,条件很艰苦。1966年,经过蓝筹清的努力,所里才从村里买了一块地,筹建税务所办公场所。为了帮所里节省资金,蓝筹清自己锯木头、捡石头、拉瓦片,找人帮忙打土墙,建起了泰宁县第一家税务所。 在儿子梁逢全的记忆里,蓝筹清在开善乡工作11年,常常几个月回不了家。需要办事了,才有机会顺便回家看看,常是傍晚踩着单车回来,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回去了。后来,梁逢全理解父亲了——偌大的辖区,全靠他一人干活。 因为工作“不着家”,妻子生产5个子女时,蓝筹清都没有陪伴在她身边。他心里愧疚,特意让长子逢全随母姓梁。 1974年,蓝筹清调回城关所工作。作为所里的老革命、老税官,他在工作上对自己很严格。蓝筹清有老胃病,有时候痛得一天都吃不下饭,但他不请假,依然坚持工作。 曹细流和蓝筹清共事了4年,是当时的副所长。他说,蓝筹清比自己年长了16岁,觉悟常常比他这个领导还高。 一次遇着雷雨天气,曹细流想躲躲雨,迟些再去集市收税。蓝筹清对他说:“耽搁了,税可能就收不到了。我们肩上有任务,这点雨算什么呢?”曹细流深受教育。 上世纪70年代,群众没有多少纳税意识,甚至以为收税的像个要钱的“乞丐”,是个遭人嫌的活。急眼了,一些摊贩指着他们就开骂。 遇到有情绪的群众,蓝筹清不着急、不发火,和声细语地讲道理。他打过仗,脾气却特别好,从不骂人。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总是为人民服务。受蓝筹清感召,辖区群众大多愿意配合工作。 基层税务员很辛苦,一双腿、一辆单车,常常要每天奔波十几公里山路。蓝筹清是老革命、老税务,早就有机会提拔,他却从不在意,总是把机会留给别人。离休时,他只享受了副科级待遇。 家人有时会抱怨,蓝筹清对他们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知足,我愿意为国家当好“乞丐”。甚至,他还时常省出工资,帮助当地的困难百姓。永不“离休”的革命 蓝筹清此生有两大憾事:没能为母亲尽孝;没有尽到丈夫、父亲的责任。 1981年,蓝筹清从单位离休,把时间都留给了家人。老伴重病后,蓝筹清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给她按摩推拿、洗脚洗脸。 蓝筹清非常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从毛主席的教导到做人的道理,从战争的年代到现在的生活,蓝筹清能耐心地讲上个把小时的“政治课”。他告诉家人,国家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能浪费。 身为离休干部,蓝筹清的日常用药可以报销,但他专药专用。有一次,儿媳身体不舒服,想从他那拿一盒藿香正气水,被蓝筹清拒绝,只给她2支。他对儿媳说,这是国家给我的待遇,你身体不舒服,还是自己找医生看。 偶有病痛,蓝筹清尽量不去医院,实在需要吃药,也选便宜的国产药。哪怕是病重期间,他也不愿意多花国家的钱。在蓝筹清的坚持下,他生病前后只住院5天,在最后几个月的治疗时间里,报销金额不过4000多元。 孙女梁艳说:“不管怎么劝,爷爷就是要回家,他不愿意浪费国家的钱。这么多年来,爷爷只在这件事上发火了。” 蓝筹清不占别人的便宜,拖欠了街坊邻居,他一定要还回去。他忘不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纪律。 蓝筹清牢记党员身份,离休30多年来,坚持参加党员活动,缴纳党费。自己走不动了,就让儿子代缴,并且自己核实收缴情况。 从小耳濡目染,长子梁逢全也走上了税务岗位,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税务干部,是泰宁县税务局的老先进。蓝筹清诫勉他:严守纪律、认真工作、清白做人。因为对爷爷的崇拜,孙女梁艳努力学习,希望也能为国收税。 泰宁县退休干部江玉滋,小时候最爱听蓝筹清讲打仗的故事,立志做名军人。长大后,他参军入伍,恰巧也在辽宁锦州服役。他追寻蓝筹清的足迹,退伍后也回到家乡,成了税务工作者。 2019年2月,蓝筹清去世,享年91岁。蓝筹清曾说,自己常常梦到当年的战友们。每次听着激昂的战歌,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记者手记 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威名赫赫的“第四野战军”的一员,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解放后,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九死一生回到祖国怀抱;和平建设年代,他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转业回到家乡扎下了根……这就是已故老兵蓝筹清的一生。 身披戎装时,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后,本色不改。60余年,他把功名埋藏心底,和家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除了在档案中填写他的立功情况外,他从未告诉过别人自己在部队所获得的战绩。“我常常梦见当年那些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和长眠于地下的他们相比,我又算什么呢,光荣属于党和人民。”这是蓝筹清生前对这段经历的解释。 岁月流逝,本色永存。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曾经的军旅生涯在老兵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留下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继续前行:对党忠诚、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向这位老兵致敬! (三明日报记者 詹铁笛 郑丽萍 通讯员 刘丹 林燕妮)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