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吴阁墩争做“新农人”,带动村民致富
2019-05-09 10:16:13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不言放弃,自学成“猪倌” 2015年1月,吴阁墩受邀到初中同学家玩,同学的老爸有一个小型的猪场,养了80多只瘦肉猪。参观之后,吴阁墩发现,农村养猪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生产设施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机会来了!”吴阁墩心中暗喜:比起种植玉米,养猪一年四季不受限制,还可以盘活资金。当时猪肉市场低迷,逢低进入,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这样,新的创业点子在吴阁墩的心中萌生。 说干就干,他身无分文,仅凭一股热情,就以每年1万元租金,承包了岩前镇岩前村的一家三峡移民养猪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作为家中独子,这次创业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堂堂一个大学生,回家养猪?”除了父母不解和恼怒,还有村民背后的议论和异样的眼光,吴阁墩默默承受着。虽然闲言闲语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但他只能“孤军奋战”,父母拗不过他,就选择“冷眼旁观”,希望他知难而退。 缺钱,是创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失去了父母这一最大靠山的支援,吴阁墩借钱无门,最后只能向奶奶借了4万元。 扣去租金,手上仅剩3万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把猪养起来? 这时,他想起在学校图书馆里看过的一本书,有一种香猪可以吃草长大。为节约成本,第二天,他就在猪场附近种了1亩麦草。 香猪苗从哪里来?经过多方打听,吴阁墩听说江苏乡下的猪更便宜,他就带着剩下的钱买回了100只大大小小、土肥圆的“香猪”。父母见他这么坚持,这么辛苦,也不忍心,开始慢慢支持他。 把猪运回来,当天晚上,吴阁墩把被子往饲料房里一铺,就睡下了。可这一晚,他彻夜难眠,心里既兴奋,又十分忧虑:自己是养猪业的“小白”,不懂技术,养好猪谈何容易? 认定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来养猪,去地里割了一大捆麦草喂猪,可没几天,猪都拉肚子了,越养越瘦。“后来才知道,我被骗了,这些猪根本不是‘香猪’,而是最不值钱的土猪。”吴阁墩说。 无奈,小吴只能赊账,向一位陈姓的养猪户买饲料,并跟着他学习怎么养猪。“第一次买了1000公斤饲料,这些‘猪八戒’没几天时间就吃完了。”这远远超出了预算,没多久又要赊账,但他只能咬牙坚持。 一个多月后,猪陆续可以出栏了。他信心满满去找猪贩子,心一下又凉了半截。因为养的是土猪,猪贩子嫌弃猪肉肥,一再压低价格。“要想赚钱,只能你自己杀猪,自己卖猪肉。”猪贩子这么说。 经过一番思考,吴阁墩决定自己杀猪。于是他向同村的屠夫求教。“你真想学,明天早上3点到我家来抓猪尾巴。”屠夫随口吩咐道。没想到第二天凌晨,吴阁墩准时到达。 就这样,从拖猪尾巴开始,学习刮猪毛,开膛破肚,提取内脏、起排骨,给猪头剥脸皮练习刀功,他大概学了一周。 “功夫”学到了家,可杀猪至少3个人,雇人杀猪不划算,也没人帮忙,怎么办?他从做豆腐的作坊里得到灵感,到市场买来电葫芦吊机,把猪从后脚吊起,这样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 每逢岩前镇圩天,吴阁墩凌晨3点多起床杀好猪,骑上摩托车,把猪肉运到镇市场摊点。“因为猪肉好,大概两个多小时就卖完,每头猪能赚600多元。”吴阁墩说。 4个多月后,猪场里的猪只剩20多头,纯赚4万多元。他将剩下的太湖母猪与洋猪种、本地黑猪种杂交,猪场越发兴旺起来。 争做“新农人”,耕耘农村新希望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吴阁墩更有劲儿了。 2015年底,猪价逐渐回升,附近的养殖户担心猪价再次回落,大批量卖猪。可吴阁墩认为,猪价回升不会昙花一现。他快速扩张,承包了3家养猪场,养殖规模扩大到2400头。 果然,猪价不断上涨,最高时每公斤批发价接近22元,涨了将近一倍。 2016年养猪场生猪营业额突破200万元,净利润达70多万元,不少农户佩服吴阁墩吃苦的精神和创业经验,决定跟着他一起把养猪事业做起来。 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17年,吴阁墩联合4户农户成立三明市财亿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养猪场生猪存栏数达2460头,年出栏4000多头,公司营业额达500多万元。 养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吴阁墩认为不能单方向过度发展,他开始考虑转型。 他认识到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是大趋势。于是,他不仅没有扩大养殖规模,反而带动养殖户对猪场进行雨污分流,在养猪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有机肥多了,销路如何解决?他在养猪场周围流转54亩山垄田,种植了3000株芦柑,并套种西瓜,在山地散养2000只松针鸡,家庭农场颇具规模。 去年,吴阁墩牵头在吉口村定地小组发展有机生态养殖模式,种植早熟蜜桔2000棵,发展200多亩稻花鱼,装修民宿,建设酒窖,带动当地农村致富。 创业不忘本,饮水常思源。吴阁墩常到村里慰问留守老人,把家庭农场作为“三明市综合性示范教育基地种植养殖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场地。几年来,他先后荣获“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吴阁墩作为团代表参会。 眼下,吴阁墩和团队成员正加快建设农场基地。“目前已经注册了商标‘阳关里’,在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质量把关后,进行网上销售,带动更多人致富。”吴阁墩说。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