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2019-06-05 10:00:59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互勉互学 共同进步

都说,最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陈美英和郑世隆就是这么一对夫妻。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互相扶持、互勉互学,不断提升自我,比翼双飞。

从医38年,陈美英从一名普通的心理治疗师,成长为福建省首位临床心理专业主任医师,她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心理卫生,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获“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1个金奖、2个银奖,并获得三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郑世隆勤于自学,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电子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在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技改等方面精益求精,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积极参加“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省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职工创新成果展活动,智能输液报警器等7个项目分获3个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

父母做好了榜样,孩子自然会效仿。他们的儿子虽说是独生子,但并没有事事包办,而是以勤做事、俭持家的思想,从小就灌输和影响着孩子。在校期间,善于动手和思考的儿子曾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创新奖”,如今大学毕业,工作努力,娶妻生子,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好家风。儿媳从事幼童教育,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已取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她坦言:“我这么上进,都是受婆婆的影响。”

这种勤奋进取的作风,在郑家一脉相承。上个世纪50年代,公公从福州来到永安支援山区建设,筹建印刷厂、松香厂,担任副厂长,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采松脂增收,村民都亲切地用福州话唤他“老依爸”。公公曾被3次推荐参加全国松香生产工作会议,屡次获得各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三明市劳动模范”称号。

同在松香厂的婆婆吃苦耐劳,干起装车、卸车、洗油桶、倒松脂入池等重体力活不在话下,还能抬起200多公斤松脂,是个实实在在的女汉子,曾获评永安“三八红旗手”。如今,儿孙继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努力奋进,各有建树。

热心公益 家国情怀

高考生小明(化名)在高考前夕非常焦虑,经常生病,严重时一直呕吐,完全吃不下东西,经过陈美英的心理辅导,小明的焦虑症状消除,回归正常状态,顺利参加了高考,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

不仅当班坐诊,陈美英还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自2009年,她的个人网站“陈美英好大夫在线”开通以来,访问量已达350余万人次。她的诊疗室墙上,挂满了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

5月15日,陈美英正在永安市委党校为春季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主题讲座。她就是这么一个热心肠的心理专家,经常利用晚上、周末等班外时间,为学校、部队、单位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公益讲座,目前已超过500场次。

作为忠义社区“爱心敲敲门”志愿者,谁家婆媳闹别扭、谁家孩子患网瘾不上学……她都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劝说,成为邻里“暖心妹子”。她还特别关注困境儿童、服刑人员、残疾家庭、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帮扶。她还是省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援助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省心理援助协会副会长。

在热心公益的道路上,陈美英通常唱“主角”,冲锋在前,而丈夫唱“配角”,在家为她做好后勤保障,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2010年3月,汶川大地震过了一年多之际,陈美英作为福建省第七批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的队员,前往四川省彭州市,帮助灾后群众医治心灵创伤,被授予“四川省彭州市荣誉市民”“福建省援川医疗队先进个人”。在她援川的3个多月里,丈夫郑世隆默默包揽了照顾家庭的重担。那期间,她父亲重病住院,但她没办法回来尽孝,都是丈夫为老人忙前忙后。

2016年5月8日凌晨4时,泰宁县特大泥石流造成30多人遇难。陈美英立即奔赴灾区,为幸存者及居丧人员家属进行灾后心理干预与治疗,并先后接受CCTV、凤凰网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图片均由陈美英提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