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街夜色
东南网三明2月1日讯(本网记者卢金福 通讯员 邱悦)福建三明大田济阳,因其开基者从安徽省凤阳县迁居到此,境内又有济溪,于是各取一字而得名,乡里的“庞然大物”凤阳堡,更是直接以故土为名,表达了背井离乡的济阳先祖,浓烈的乡愁。
济阳乡早期,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等诸多原因,开发程度较低,美景藏在深山无人识,这也因此因祸得福,使得济阳乡蕴藏的土堡、古民居群、古村落、明代廊桥、明清宫庙祠堂和千年古树群得以保留完整,也保留了质朴、敦厚、善良、热情的民风。
济阳乡虽属三明市,但有别于三明的客家文化,作为闽南通往闽西北的必经之路,风俗遗存、语言和闽南地区并无二致,同时又融合了闽中地区的特点,独具特色。济阳安宁祥和,田园风光美丽如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丝毫不逊色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她那么美,令人神往。
这里保存了中国农耕时代的一切影象与特征,呈现着原始的风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茂林修竹。至此心境平和,我不禁笑那些整日碌碌于功名,忙忙于逐利的人,穷其一生也无法领会这一份淡然。不妨来济阳走走停停,领略古建之美,风景之悠,一探历史文化名村的众多“宝物”。

凤阳堡
凤阳堡—济阳之魂
凤阳堡,始建于清乾隆7年,身躯庞大,平面呈长方形,2500平方米的面积,在中轴线上布局,由北向南,由堡外空坪、堡墙、堡门、水沟、堡内前空坪、下堂、天井、厢房、上堂、后堂组成土堡。符合它为御匪时集防御、进攻、蓄集等功用为一体的功能,在济阳众多遗留下来的古民居中无疑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在当年交通不便、运输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靠人工挑抬材料,历经五年,方保竣工。堡墙所有的枪眼均为左右方向,宽大的内空坪,通畅的楼道,这是其他土堡中不常见的。
但由于风水的原因,大门直对着水尾流水方向,似乎寓示着败退之势,财源随流而去,后经高人指点,把主门封锁保全,堡内门的前方檐廊置照壁,并在门外墙上左右两侧彩绘镇邪“符印”抵御“不端邪气”,窗两边用红、黑彩绘条联,联边墨绘梅兰竹菊四君子纹样,上联楷书:“彩鳯来儀九苞絢瑞”。下联:“太阳拱照七葉生春”。长窗内框亦用墨绘变体夔纹、四季平安花卉,赏心悦目。
历史更迭,凤阳堡早已不复当年使用,在周边良田,房屋村舍的衬托下稍显笨拙,但她的存在犹如一位村中有福态的百岁老人,众小辈绕膝其下,不恼不怒,乐乐呵呵;又像一位村中德高望重、不苟言笑的长者,凡事都需她决断,事事都离不开她,孩子们要听她说故事, 年轻人要听她的经历,老年人要找她们的过去。

紫云飞瀑
紫云桥——风雨廊桥
紫云桥建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至今已有547年。历经风雨,日见沧桑,反照着两边的风水林更见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据传说涂氏族人,经观音大士点化在水尾处建此桥,桥下巨石抵入,逆水而上,似金龟守水口,寓意增丁聚财。知恩感报的当地人建好拱桥后,在桥上修建桥亭,亭顶置一个葫芦形状净瓶,内装七宝,永镇桥亭。桥亭中部设一佛龛,安放观音菩萨宝相,以答谢菩萨指点之恩,四时拜祀,祈求保佑一乡安宁,落成之日,天上紫云聚拢,故名紫云桥。该桥与内侧另一座水泥桥,构成双桥映波,一线银流穿两洞的胜景。紫云桥下的瀑布,洁白如练,在岩壁上盘旋飞舞,凌空飞下,颇为壮观。在瀑布下旧址修建的美女纺车,水车成了孩童最好的游乐场,旋转的水车,飞溅的水花,交织着孩童的欢声笑语,驻足于此,不禁也心情畅然。

瑶台
瑶台——妆台玉镜
瑶台,坐落在济阳乡济中村紫云山公园内,是一处全新打造的玻璃观景台。只见面积80平方米的玻璃台凌空悬于30米之上,碧玉色的钢架支撑,周边古树绿意葱茏,这现代化的建筑倒也和周边景色相互映衬,毫无违和感。瑶台悬于青云之上,如妆台玉镜,青山、白云、古树似乎也正对着晶莹透亮的瑶台梳妆打扮呢。与瑶台一河之隔的山上,一棵古树,干枯老去,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浓荫中,异常醒目,我更愿意把他想象成少年因家庭阻挠不能和心爱的姑娘相守,躲进深山,幻化成树,干枯老矣,“如何让你遇见我?我愿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年年月月陪在瑶台边上。站在瑶台上,望着这棵古树,似乎能解读出这千百年来的哀怨。
瑶台下方就是从紫云桥穿桥而过的济溪,济溪全长约50米,曲折迂回,形成7道瀑布,风情各具,姿态迥异。瀑布奔腾,如匹匹骏马浩浩荡荡。一到周末,到济阳乡“寻宝”的游人真不少,从瑶台往下看,行人点点,水车悠转,有惊有景。对于富有挑战精神的游客来说,登上瑶台,直呼过瘾,而对于有恐高症的人来说,这还真令人心惊胆寒,双脚发抖,瘫软在地,不敢上前一步。那么你,想来挑战吗?

锦云楼
岱山堂—创业维艰
据说五百年前,上丰的启房君房已到济阳村开发,并繁衍了好几代,而历房的子孙涂轸九机缘巧合下到济中并开基岱山堂祖祠,这其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涂轸九父母因家庭贫穷,在他十多岁时,就把他送到济阳,给族叔放鸭子。有一天,在放鸭煮粥时,走来一个挑着担子的海客(即卖海鲜干货的商人),讨口水喝。轸九说:“开水没有,你吃碗粥吧。”海客见这孩子眉清目秀,气宇轩昂,肚量又大,知这小孩乃有福之人。原来这海客能看相,又懂风水,他对轸九说:“这里有块风水宝地,叫乌鸦下洋,我指点于你,你在此建房,日后必定财丁兴旺,此处地盘必尽属于你。”轸九忙点头称谢,于是就在此建新房。轸九住进新房后事事顺意,家族也逐渐富裕发达起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岱山堂后沟的一眼清泉水也很奇特,终年不断且水质清冽。同样的一桶水,就比别的地方的水重一斤,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欢挑这里的水饮用。特别是酿酒,用这泉眼的水酿出的红酒不仅酒多,且清醇可口。周围住户酿月子酒,岱山堂之泉水就成首选。
历久多年,修缮前的岱山堂已难睹其美,修缮之后,我第一次见到她,正值春雨绵绵,油菜花开,堂后一片茂林,往下的绵绵细雨和林中往上的濛濛水汽交织起伏,似雨似雾似烟。堂前油菜花翠的如玉,黄的如金,色彩娇嫩,风景极佳,岱山堂白墙灰瓦,飞翘的龙舌凤尾脊氤氲在雨雾迷濛中若隐若现。修缮后的岱山堂,用文化、艺术为自己开了光,在此成立了鼓浪屿万石国画院济阳分院,这也是济阳进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大胆创新,诗情画意的风景配上浓墨重彩的国画,相信一定更能展现济阳的美;此外电影《无悔的心》也在此开机拍摄。

河山楼
河山楼——中西合璧
河山楼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因房主到上海等各地经商而深受启发自行设计建造,中西合璧,是典型的清末明初建筑。河山楼四面土墙,高二层,外观端正气派,以农村传统式建造,主要是参照上海等地的建筑风格,当地人也称它为“上海楼”。从侧面看似土堡,墙体高低参差,布局巧妙合理,围墙三墙开三门两窗,墙头呈大水波造型,山墙顶做成水土状,有欧洲罗马式建筑风格。走进院子内,又觉得小巧玲珑,一层平面天井开阔,庭前摆放各类花卉,四季常青,凹字形布局房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整个建筑竟有大大小小五个楼梯通向厅堂、房间、楼阁、厨房、小门,出入便捷。
走上二楼,窗棂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四季平安花卉、松竹梅兰、福寿禄禧,彩绘变体盘缠寿纹、回纹、夔龙纹和对仗的楹联,触摸着这些精致的雕刻,似乎能与屋主来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从细微处犹见主人独特的品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人是一对热情好客的老人,房屋是他们的曾祖父在上海做药材生意回家所建。据说,老人曾祖父药材生意做得很大,非常的富有,所挣大洋都是用飞机载回来的,所娶的曾祖母是上海人,为了以了妻子的思乡之情,特别仿照上海欧式建筑,修建了这座“爱巢”。房屋侧面有一把楼梯直接通往绣楼,绣楼即是供自家闺女所住,屋外长有一株老态龙钟的梅树,想必躲在深闺的小女孩,也曾打开绣楼窗户,折一枝青梅,或丢一块绢帕给心仪的小生吧。
济阳当地古建众多,各色景点宛如珍珠般散落在古镇的阡陌山林。修筑的漫步道穿土堡山寨、古街古桥、古宫庙祠堂、传统民居群、成片古树林、旖旎茶园而过,将这些景点串联一体,一线串群珠。整条漫步道风格多样,有古驿道、木栈道、鹅卵石路以及原汁原味的乡间土路,全长2公里,方便游人游览。
这么美的地方,你也应该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