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一渠一桥总关情

2019-11-26 10:21:02  沈昌培 王福扬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初冬时节,走进宁化县安远镇岩前村,跃入眼帘的是一垄垄整齐划一的田块,村民余昌发正在刚收获完水稻的田间整地搭棚,准备来年的烟苗。  

“之前这块地缺水,我们一年只种一季。如今,县纪委帮我们争取资金,修建灌溉水渠,解决了农业生产用水问题。”说话间,余昌发手指着不远处的水渠。  

循声望去,笔者看到一条新修建的水渠横亘田中央,水渠不远处有一座蓄水池,一湾湾清水顺着水渠流入田间。  

岩前村地处宁化县北部,经济底子薄,农民增收路子窄,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22户64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宁化县纪委按照部署挂包该村,指导帮扶脱贫攻坚工作。  

接过挂村帮扶“军令状”后,县纪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岩前村,通过走访群众,召开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座谈会,实事求是剖析致贫原因,共商脱贫路径。通过走访交流,得知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  

为确保挂村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该县纪委从实际出发,选派优秀干部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并按照群众所求,有序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余昌发口中的灌溉水渠就是其中的一项惠民工程。据余昌发介绍,过去,农田灌溉用水主要是靠抽水机从河里抽水,这样一来,成本上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渐渐下降,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连片400多亩的土地,基本只种一季,增收的路子就窄了。  

水渠通水,破解了农业生产瓶颈,余昌发去年在这里流转了50亩的土地,种烟、种水稻,全家收入达20多万元。  

在离村所在地不远的坊坑组田间,一派红火的丰收情景,村民们正在田间采收成熟的槟榔芋。贫困户邱石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邱石水因病致贫,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这些年,邱石水也一直在寻找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的路子,但组里通往外界的两座桥却成了“拦路虎”。坊坑组距集镇2公里,途中要经过两座桥,但桥梁窄小且年久失修,村民运送农产品主要靠三轮车。  

“挂村的纪检干部到我家走访,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我尝试槟榔芋种植,并帮助解决了技术问题。但苦于交通问题,没有卖到好价钱。如今,县纪委协调相关部门,把出村的桥拓宽了,批发商直接到田里收购,价钱比原来高了,今年5亩槟榔芋就卖了1万多元,帮助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邱石水说。  

一道水渠、一座桥梁,破解了农业用水、农产品出村的瓶颈,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扶真贫,真扶贫”的情怀。在县纪委的牵线搭桥下,该村与泉州市泉港区结对合作,发展莲子、槟榔芋、水稻制种等特色产业种植,办起农家乐,村财收入一年比一年好。2018年,村财收入达13万元,今年预计可突破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42万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沈昌培 王福扬)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