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美育,从“元音”出发

2019-11-29 10:25:52  王长达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许多家长早早就让孩子上乐器课、舞蹈课,上小课,请私教,投入巨大,但收获寥寥,大部分孩子只是学了点皮毛,或者无法坚持,或者没有兴趣,最后就放弃了。  

音乐,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让人自信自尊,人生不能没有音乐的滋养,可是,为何现在一些学校的音乐课学生不爱上,一些音乐培训反而让学生失去了乐趣呢?  

现在,有些学校音乐课课程程式化、机械化,没有贴近儿童心理,校外音乐培训追求考级,很少从欣赏体验上引导学生。这样的音乐教育是功利化的,没有因材施教,层次不够的孩子就会掉队厌学,程度好的孩子也变得呆板无神。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来自心灵的声音。洪荒时代,语言还未产生,原始人类就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原始部落模仿鸟类的鸣叫,悦耳动听,旋律婉转,形成了动听的民歌;当人们庆贺收获,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原始的东西虽然粗糙,但却更单纯、更直接,更能打动人。奥尔夫就是这样的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接近土壤、自然,可以让每个儿童通过简单的乐器,结合动作、舞蹈、语言,即兴演奏、即兴表演,很好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保持着天性、灵性。三明农校学前教育专业引进这一课程,对培养适合乡村的幼师队伍很有意义。  

音乐的感染是潜移默化的,真正好的音乐教育,应当是去功利化的,应当给予孩子美的感受、体验、分享、感悟。儿童音乐教育,多采用奥尔夫这样的原本性音乐,让孩子倾听身边自然的虫鸣、鸟叫、林涛、水声,学会用简便的乐器表达心声,进而逐步感受音乐之美,在内心播下爱乐爱美的种子,终生受益。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是成功的。  

美育,当从“元音”教起。推而广之,不仅是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许多艺术的教育都应当扎根大地,坚守美育的本分,不忘“元音”,不断从原始中汲取营养,让孩子们深受熏陶,找到欢乐,成就一颗颗美丽的心灵。

(王长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