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重点推荐 > 正文

老建设者的“三明情怀”

2019-12-02 10:22:41  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老建设者的“三明情怀”

——访参加回乡联谊活动的原三明纺织厂退休职工

“我们那会儿都是人工操作,特别费力,现在很多活儿自动化了,厉害!”11月30日,在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73岁老人余文梅目睹了新设备的“风采”,很是感慨。  

时光回溯至1970年,年仅24岁的上海人余文梅,随厂迁入三明支援建设。在三明纺织厂,她是细纱车间的一名女工。整整25年,她的岁月在一根根细纱上沉淀。  

1995年,余文梅退休后返回上海。从此,三明这座小城,藏在了她记忆深处。再回三明看看,成了她心底最深的渴盼。上月,三明市组织在沪“小三线”三明建设者回乡联谊活动,余文梅踊跃报名,成为了118名参加联谊活动的人员之一。  

三明与上海,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特殊感情?1970年,原上海市国营第26棉纺织印染厂纺织车间迁到三明,创办了三明纺织厂。当年,千余名上海职工,随厂迁入三明工作和生活。他们,把青春抛洒在了三明这片热土。返乡后,三明成了这批人心心念念的“第二故乡”。  

这场阔别多年后的相聚,让老建设者们感触良多。“当年纺织厂的厂房和宿舍是新建的,许多设备从上海运来,工人们很辛苦。”看着新厂的机器设备如此“高大上”,余文梅的丈夫钱斌,忍不住回忆起了当年艰苦奋斗的岁月。  

三明纺织厂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而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改制、资产重组、全面推进异地搬迁暨改扩建工程……如今的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正朝着自动化、机械化蓬勃发展。“老建设者们离开三明,却依旧记挂三明,他们到厂参观,我们很欢迎、很感动。”公司董事长张邦才说。  

回到“第二故乡”探亲,今年70岁的文益兰收获了很多惊喜。“当年一进车间,出来就像个‘白毛女’,现在车间干干净净,多好。”她笑着说。来三明时,文益兰才19岁,一直在织布车间工作。谁曾想,这一呆,就是40年。  

顾欢英也到了耄耋之年,她与文益兰一样,年纪轻轻就奋斗在三明这片土地上。这次来三明参加联谊活动,她体验着当地的林深水美,回忆着过往的青葱岁月,感慨地说:“看到纺织厂越变越好,三明越来越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时光易逝,情怀不改。跟随父母来三明时,万志刚不过是个毛头小子。1974年,他成为了三明纺织厂的一员,一直工作到退休。如今,再踏足三明这片土地,他已白发苍苍。这次返乡,动车一进入三明境内,他便久久凝望着窗外的景致,生怕漏掉了一草一木。  

历史的车轮,总是缓缓向前。当年的三明纺织厂旧址,正规划着新的发展蓝图。“纺织厂因发展需要而变迁,是三明进步的标志,我们要为三明祝福。”万志刚动情地说。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