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宁化淮土:红土地上发展特色产业摘穷帽

2019-12-05 09:56:58  赖全平 张河明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2月3日,位于宁化县淮土镇的福建南方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贫困户张清承走进羊圈喂羊。  

2014年以来,该公司主要养殖努比亚山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50户农户签订肉羊养殖协议,其中贫困户8户。公司优先雇请贫困户进基地劳动,并对有养羊意向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羊羔和技术指导,按保护价上浮5%回收成年羊,户均年增收约1.3万元。  

淮土镇地处闽赣边界,辖2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7851户38091名。淮土镇属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央红军“扩红模范区”。2013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851户2590名,桥头、禾坑、团结、青平等8个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除禾坑村外,20个行政村被认定为市级贫困空壳村,全镇被列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  

贫困户“贫”在哪里?贫困村“困”在哪里?穷根之源在哪里?近年来,淮土镇围绕“怎么试、帮扶谁、谁去扶、怎么扶、长期扶”5个方面,探索精准扶贫“348”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创业培育、盘活资产、入股分红、基地托养、订单带动、资金互助、搬迁改造等“八种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淮土镇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结对子、给票子、出点子、指路子、建房子、拔钉子、兜底子等方式,将“八种帮扶模式”形象地衍变为“七子”模式,重点从产业扶贫、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培训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拔穷根。  

通过农村电商培训、“妇女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客家小吃培训等方式,全镇培训学员1000多名,提高贫困户职业技能。目前,客家小吃在外开店230家,劳务输出196名,带动国定贫困户51名,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在帮扶干部的结对帮扶下,仕边村贫困户张福明利用产业发展资金购买了莲子加工设备,通过莲子加工,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与收入。  

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淮土镇积极探索实施家门口就业、订单带动、基地托养、资金互助、“电商+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推动小黄瓜、油茶、薏米、白莲,养羊养鹿、电商、光伏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与贫困村、贫困户有效对接,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创业、激情致富的内生动力。  

立足“粮、烟”两大支柱产业,全镇通过特色种养业、家门口就业和客家小吃产业等措施,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淮土镇家家果蔬有限公司、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飞龙鞋面加工厂等6家企业成功吸纳全镇50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2014年以来,省、市、县扶贫开发协会结对帮扶团结村,推广小黄瓜种植,成立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家家果蔬有限公司,解决28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走出一条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的路子。淮阳村、梨树村建成光伏发电站,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淮土镇贫困人口、贫困村及空壳村退出贫困行列。2018年,桥头、禾坑、吴陂、青平、团结、赤岭、梨树、寒谷等贫困村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梨树、青平、寒谷等村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

(赖全平 张河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