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微改造”: 文明生活更美好
2020-06-17 10:12:3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小区“微改造”后的景观 什么是老旧小区“微改造”?为何要进行老旧小区“微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体现在哪些方面?市民对老旧小区“微改造”有着怎样的评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和市民。 “微改造” 助力文明建设 “老旧小区是指城市、县城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已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改建、扩建、翻建)实施改造的棚户区(居民住房),以及以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属于老旧小区范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何健对记者说。市区老旧小区多为上世纪70-90年代建设,由于建成年代早,建设标准和配套指标偏低,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何健认为,老旧小区“微改造”是百姓迫切的愿望,是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的一剂“良方”。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改善城市的面貌以及提高城市的形象。老旧小区“微改造”既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又改善人居环境,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和看得见的乡愁。把老旧小区“微改造”的事情办好了,既方便市民的生活,还留住城市的文化与回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做得好不好,最重要就是看居民满不满意。从去年起,街道、社区以入户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对我市老旧小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多数居民反映,小区内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薄弱、雨污水管网老化严重、停车位不足、休闲娱乐场所和绿化景观面积偏小,缺乏养老、托幼、医疗、安防、消防设施等。”何健告诉记者。 市住建局为此于去年9月制定印发《三明市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方案》,明确市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内容,重点突破停车难、没物业、没电梯、拆除柴火房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6月9日,省住建厅厅长林瑞良到我市调研时,就充分肯定我市的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成效。 何健还提到,对于今年的2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市住建局运用“点”“线”“面”工作法。按照组团式15分钟生活圈、社区式30分钟生活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老邻居点赞 “微改造” 6月10日,记者走访梅列区列东街道梅岭社区红岩新村小区和三元区白沙街道白沙社区双轮化机小区,实地了解这两个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后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红岩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楼栋数12栋、户数332户。社区经过调查得知,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主要问题有:小区活动空间不足、路面破损出行难、污水管网堵塞、小区停车难、小区管理难。” 高岩梅岭联合党总支书记王宗花告诉记者。红岩新村老旧小区“微改造”于去年10月启动,一期累计投入246万元,主要实施拆除柴火房、修缮拓宽小区道路、提升景观、增设停车位和无障碍通道等“微改造”。目前,已拆除柴火房182间,修缮拓宽小区道路2620平方米,提升小区绿化景观1100平方米。同时,通过增设无障碍通道和停车位改造,增设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停放棚6处,解决出行、停车难题。市政府还投入1000万元对小区周边梅岭路进行道路升级改造。 住在红岩新村26幢一楼的居民张阿姨说,楼栋前的柴火房未拆除前,公共场地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比较多,给大家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这些柴火房进行拆除整改后,公共场地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善,大家都为如今整洁的小区环境感到舒心。住在红岩新村28幢的居民戴女士高兴地说:“我们小区经过微改造后,给小区的老人、小孩创造了新的休闲活动空间。整个小区跟以往相比视野更开阔了,空气更流通了,绿化更好了,邻里之间在公共场地的交流也更频繁了。” “此次‘微改造’的双轮化机小区楼栋多为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涉及居民楼幢16幢、住户889户。由于建设时期标准偏低,存在体育与养老设施缺乏、停车位不足、安防措施和消防设备缺乏等问题。” 白沙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霞对记者说。双轮化机小区于去年11月启动老旧小区“微改造”,在小区楼栋间的空地新增绿地、健身场地、儿童游乐场所等,增设1座休憩凉亭和17套休闲座椅,新建5个摩托车和自行车停车棚,对约1公里的雨污管网进行改造,增加监控系统30个,更换楼道门禁系统29个。来自市住建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市区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2个,涉及楼栋数292栋、户数1.0099万户;今年市区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23个,涉及楼栋数557栋、户数1.3052万户。 双轮化机小区住户邓阿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坐在休憩凉亭与邻居闲聊。邓阿姨指着休憩凉亭所在的空旷场地说:“凉亭未建之前,附近菜市场的三轮车总是在这里到处停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出行。下雨天,这里积水特别严重,我们得穿着雨鞋出门。经过‘微改造’后,这里建设了休憩凉亭,还铺设了透水地砖,老人和小孩都喜欢锻炼后在这里休息放松一下。遇到雨天再也不用担心地面积水而不好出门了。”在停车棚停放摩托车的住户杜先生说,以前大家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只能停放在楼道里,既影响通行也不安全。新建的停车棚设有固定的充电桩及遮雨棚,给小区居民停放车辆带来极大便利。(陈辰酉 文/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