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建宁县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侧记

2020-09-26 07:54:51  郑丽萍 肖开涯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日报记者 郑丽萍 三明日报建宁记者站 肖开涯

初秋,走进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眼前生机勃勃的农家院落,让人耳目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建宁县大力推进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种植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庭院整治和管护积极性,实现了乡村增“颜”又增“值”。

“小庭院”扮靓乡村“大环境”

“以前,院里杂乱得下不去脚,不是圈养鸡鸭,就是堆满了柴火等杂物。”大源村村民刘文龙说,“现在村干部引导我们栽树种菜,看着舒服,吃菜也方便。”

刘文龙的房前有个小菜园,墙边种着几棵桂花树,他打理得整齐又干净。他说,现在每家每户的庭院都有一个“园主人”,就算有些村民外出务工了,院子也有人帮忙打理,一到果蔬开花,整个村都五彩缤纷的。

就是这块方寸之地的改变,让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村在园中,家在景中。去年来,大源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带动环境整治,组织村民签订《人居环境整治承诺书》《门前三包责任书》,拆除违建房屋,清理乱堆乱放,统一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乡村新景观。

这是建宁县建设美丽“小庭院”扮靓乡村“大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今年,建宁县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印发《建宁县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创建美丽庭院的实施意见》,按照“庭院整洁美、环境绿化美、外观协调美”的标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发展庭院经济、创建美丽庭院”活动。

建设美丽家园,重在常态长效。建宁县通过开展“美丽庭院精品村、十佳百优示范户”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创建美丽庭院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让农村人居环境由内而外实现美丽“蜕变”。

今年55岁的老党员洪建安,是大源村肖家垅片区的一名网格员。他的工作职责,就是走访入户做好宣传,考察村民室内庭院、房前屋后卫生等情况,并参与全村“最美庭院”的评选。

在村口的一块“最美庭院评比公示栏”上,今年前两季度的评比结果已公示。濉溪镇党委副书记刘懿华介绍,评比实行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年底综合评,对获评“最美庭院”的农户给予一定奖励。

“一个村民小组任命一名网格长,根据实际情况再合理划分网格,选出若干个网格员,充分整合这些基层资源,实现乡村精细化管理。”刘懿华说。

美丽乡村释放“美丽经济”

美丽庭院建设,美化了居住环境,也为农户带来可喜的收益。

今年60多岁的老李,是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村民。去年,他把庭院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种上木槿花和各种时令蔬菜,现在一年下来可增加上千元的稳定收入。

“引导村民围绕自家庭院作‘文章’,帮助村民规划庭院,积极打造房前屋后的‘钱袋子’。”均口镇党委书记饶黎明介绍,目前修竹村有200多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每户年均增收约500多元。

在建宁,农家小庭院,已纷纷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全县的庭院经济主要有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和经营型4大类,现已逐渐形成规模。”建宁县委乡村振兴办副主任柯洪珠介绍,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约187亩,带动村民1365户,户均增收预计可达2000元。

上黎村引导村民种植迷迭香;大源、圳头种植柑橘、脐橙;枫源村、半元村引导农户发展竹编小手工、日用洁具小加工项目……“一村一品”发展庭院经济,全县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村庄景观和亮点。

小庭院美化了乡村,也让前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饭”。

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一个从全县第一贫困村发展成为今天的生态旅游村,目前已有百户人家搭上了旅游快车。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介绍,现在村民基本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村庄环境变好了,我家的生意也更好了。现在一天的游客接待量四五百人次,一个月的营业额大概10多万元。”今年46岁的高峰村村民林华,在村里开了第一家农家乐,现在是村里名副其实的有“薪”人。

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去年,建宁县游客接待量201.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9%。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