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卢远由:脱贫路上的多彩画师,绘就“后进村”的网红蜕变路

2021-02-27 20:45:42  熊明欢 詹宗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表彰大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2月27日讯(通讯员 熊明欢 詹宗莹)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三明泰宁县朱口镇王坑村党支部书记卢远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非常荣幸能在第一线参与脱贫攻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倍受鼓舞,让我明白,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将以更加扎实、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工作投入到乡村振兴中。”2月27日,刚刚回到家的卢远由又马上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在王坑村青梅种植基地,只见他拿着锄头、与村民一同进行新苗种植。

卢远由与村民一起种植青梅树 詹宗莹 摄

1973年出生的卢远由,是名“土生土长”的王坑人。王坑村共有456户1936人,属于镇内19个行政村中的“后进村”,人居环境差、村财收入低是王坑村头上戴了许久的帽子。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他,深知重担在肩,如何高质量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发挥“领头雁”精神,三年里将王坑村变了一个模样。

朱口镇王坑村党支部书记卢远由 受访者供图

“脱贫致富好比治病开方,得找对药引子!”卢远由坚持突出党建引领,2018年牵头成立了独具特色的“党建+种养+品牌+订单”的朱口镇碧丰源专业合作社,将村内的空闲劳动力和贫困户捆绑起来,发动大家一同致富。

“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在日常用工上,我们优先使用本村及周边的20余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管理、务工。”卢远由依托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农户开展小籽花生、黑籽花生、麻面南瓜、莲子、洋芋、锥栗、辣椒、西瓜等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做强做优富硒品牌效应,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力。

富硒的特色农业成为王坑村财增收、贫困户致富的重要增长点。他坚持支部引领,谋划实施了王坑小学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农事体验研学基地,进一步推动王坑村中小学生研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将紫色土壤变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金土地”,带动贫困户和村财增收致富。

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与村两委一道带领王坑村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了亲子游、采摘、餐饮、民宿等旅游项目,强化前期宣传,辐射带动泰宁、建宁、将乐、邵武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周末游、自驾游”,实现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300人、非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50人,进而为王坑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拓宽了路子。王坑村也逐渐从原来环境脏乱差、无项目、无产业、无村财的积贫积弱后进村,如今蝶变成人气爆棚、产业特色鲜明、村财增收极具潜力的“网红村”、特色村。

王坑村一角 詹宗莹 摄

现如今,走进王坑村,村子美了、道路宽了、一幅幅“乡愁墙绘”格外引人注目,全村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道路也实现全面贯通。除此之外,该村还新建设了莲塘步道、“网红桥”、“荷塘彩虹”、“妈妈味道菜馆”、蔬果采摘基地等旅游业态。2020年,王坑村村财收入13.2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

下一步,他将紧紧围绕“乡愁王坑”的目标定位,依托“春风工程”,加强与福建汉丰农业的商业合作,采取村集体主导、贫困户参与的模式,推广种植青梅6000亩,将村内4000荒山都种上青梅,进一步减轻村内防火压力,推动荒山变为果山,让田园牧歌式的村庄衬托出“乡愁王坑”的目标定位。目前,村内已先后流转盘活了1300亩闲置农田和荒山种植系列农副产品,实现户均年增收4500元。

“虽然村里已经脱贫,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乡愁王坑’的定位,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民宿,争取把村子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点,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村子加快发展。”卢远由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