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清流:“一村一策”画出乡村振兴“同心圆”

2021-07-19 08:56:40  肖晓敏 杨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青甲村优质稻种植基地

东南网7月19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杨颖 文/图)清流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一村一策”发展措施,通过“跨村联建”“党建联盟”等开展项目建设,为经济薄弱村增加“造血功能”,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吃透村情 多管齐下

在灵地镇青甲村的优质米加工厂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厂房建设。

青甲村位于灵地镇北部,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烟叶和稻谷为生,村财收入几乎为零。如何提高村民收入,探索出适合各村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青甲村以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绿色乡村为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种,立足实际,走出了一条以发展鲜切花、优质米、红提为主的农业转型致富路。

2年间,该村优质米种植面积由50亩发展到300多亩,鲜切花种植基地近100亩,带动周边村落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极大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还成功注册了“青甲飒风”大米商标,逐步实现了谷子生产加工销售的实质跨越,现在的青甲村已经成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万元的样板村。作为率先尝到致富甜头的青甲村村民,童光辉说起优质米和鲜切花这些红火产业还是乐得合不拢嘴,“我们党员领头创办了灵地镇石生家庭农场和青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通过我们自己的品牌、加工、销售,优质米的销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预计每亩收入将超5000元,年收入能达到200万元以上,不仅村民收有提高,村财也增收了。”

如今的青甲村已经成为清流县“一村一策”农业转型村。“‘一村一策’推进乡村振兴,要发展符合各村的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产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从而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灵地镇党委副书记黄清剑说,除了青甲村,还有大坪村的商贸旅游项目……灵地镇1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

清流鲜切花

因地制宜 村美民富

富了村集体,乐了全村人。如果说青甲村的近500名村民已经享受到了农业转型经济带来的红利,那么林畲镇林畲村的村民也因“一村一策”发展措施而尝到了幸福滋味。

过去,林畲村是个省级贫困村,村民主要以种植烤烟、水稻为生,一年辛苦下来只能解决自身温饱问题。村财年收入仅有一万元左右,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发展主体严重缺位。

如何挖掘利用自身优势,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了林畲镇乡村振兴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林畲村红色旅游村跑活动

“现在林畲村可美了。”一位坐在店门口的小卖部店主神采飞扬地对我们说。近年来,林畲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项目,除修缮毛泽东旧居,建设毛泽东旧居广场、清流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还将村主干道进行了扩宽并“白改黑”,改造了自来水管网、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整个林畲变得越来越美丽宜居。

与此同时,林畲村还围绕毛泽东旧居、红军夜校、红军墓等红色遗址群,打造了一条“党性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红色旅游”的红色体验路线,此外,初心小镇的落地,丰富了林畲红色旅游业态,带活林畲红色旅游发展。

“来我们林畲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每年都有近20%的增长速度。”林畲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多了,林畲村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也渐渐变得火热起来。“最多的时候,我一天接待了300多人。”在家门口开农家乐的余莲笑着说。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林畲村茶叶、鲜切花等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不仅实现村美民富,还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

如今,清流县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布局明晰,落子有声。青甲村做好农业转型文章、林畲村依托红色资源主攻红色旅游服务业、大坪村发展商贸物流……“实施一村一策,每个村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充分结合了各村自身的特点和资源,我们扶持它的建设,后续希望他们能够有造血功能,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最终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清流县委组织部黄正平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