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网络文化节 | 三明明溪:御帘红军村吃上“旅游饭”

2021-08-17 15:40:00  林思雨 江月兰 来源: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御帘村的东方军宣传墙。黄三定 摄

东南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林思雨 江月兰)夏日,雨过天晴,山青水绿。在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红色展馆,六七位来自枫溪乡的退休老党员正聆听御帘村党支部书记张有圣讲解御帘村的悠久历史和红色文化。

御帘村距明溪县城50公里,峰峦起伏的青山围绕着村子民居鳞次栉比,潺潺溪水从村中流过,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

下午时分,御帘村紫薇亭旁,张裕安与工人们正在为一位村民加盖房屋。30多岁的张裕安是御帘本地人。2008年,他退伍返村,看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决定在家门口创业。他种过百香果,办过农家乐,收益可观。近两年,他又添置了2台农用收割机帮村民们收割农作物,加上租赁设备,每年还有10多万元收入。“在以前,这是不敢想的事!”夕阳西下,收工后的张裕安坐在紫薇亭中乘凉,“小时候,我们村不仅穷,村里还脏乱差。”

2008年以前,御帘村村财收入每年仅有二三万元,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村里人居环境也不好,“溪水上漂浮着杂物,河道旁垃圾成堆,村里房屋破旧。”御帘村乡贤张松青回忆道。

御帘村历史悠久,建村已有上千年历史。村子红色底蕴浓厚,东方军司令部曾设在御帘村张氏祖祠内,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如今,御帘村仍保留着东方军司令部、彭德怀故居、红军战地医院、戴连发烈士墓、红军战壕等红色遗址。村尾老房的墙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工农子弟,勇敢当红军去”等红军标语。

“当时,张松青等乡贤来村两委商量,村里有这么多优质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红色旅游,肯定是条好路子。”张有圣说。

发展旅游该从何下手?“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形象,才能让游客走进御帘村,欣赏村里的古迹,感受红色文化。”村两委多方考察后决定: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修缮古迹、古建筑。

2008年,在村两委和乡贤们的号召下,村民们拆除猪舍、植树种花、整治鲤鱼溪、放养红鳍鲤……村两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定点放置垃圾箱,并安排2名保洁员负责保洁与垃圾清运。

小红军在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宣讲。明溪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与此同时,御帘村先后完成了东方军司令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南屏书院等古建筑以及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并对140户古木屋进行屋面修缮及室内线路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御帘村还新建红色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展厅、乡愁馆、红军文化广场等,做足红色文章,推动红色旅游转型升级。

村民们也纷纷慷慨解囊,或捐款捐物,或出力帮忙。在爱国主义教育展厅见到的红军勋章、红军票,在乡愁馆摆放的农耕用具,大部分为村民无偿提供。“我们是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村头巷尾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村里的建设,我们都会倾力支持。”张松青说。

如今,御帘村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发展多元化乡村旅游,重点推出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游客不仅可以游基地、看展馆,还可以体验“重走红军路、唱红色歌谣、讲红军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品红军粮”等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当地还结合“糍粑节”“油饼节”“祭天”等推出节日旅游项目,打造瓜果长廊等休闲观光农业,名声越发响亮,游客纷至沓来,前来接受红色文化和廉政教育的团队也络绎不绝。为了方便游客吃喝游购,村党支部鼓励村民办起了御富山庄、渔林御膳、御帘山庄等农家乐,实行大众化消费。

三明市首批中央红军村——御帘村。谢守明 摄

市首批中央红军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17年12月,御帘村成功获批国家3A级景区。

2018年,夏阳乡至御帘村的乡村旅游公路建成,进一步助力御帘村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村民家自产的农产品很畅销,加上休闲观光农业带来的收入,以及土地流转给村民们的租金,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里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张有圣说,去年御帘村村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2万元,村财收入29万元。

三明市第二届网络文化节

为进一步推动三明市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持续打造“网聚正能量·助力新发展”网信工作品牌,中共三明市委网信办联合东南网三明站举办三明市第二届网络文化节。活动期间,开展优秀融媒体作品征集评选表彰活动,力争推出一批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图文、短视频、微电影、H5、动漫等形式多样的优秀融媒体作品,共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参与方式:

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前,请将作品等资料发送至邮箱2780989580@qq.com,邮件主题注明“三明市第二届网络文化节”,联系电话:0598-8252720。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三明要闻
    更多>>本网原创
    • 新闻图片
    • 魅力三明
    更多>>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