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三明这五年,请你来阅卷!

2021-09-27 08:43:10  卢素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写在中国共产党三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

展阅过去五年发展答卷:三明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勇蹚改革“深水区”,林改、医改、河(湖)长制等多项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组组数据,见证三明高质量发展成就。

5年来,全市GDP持续增长,2020年突破2700亿元,五年增加近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10亿元;全市“五个一批”新增项目数、开工数、投产数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列,产业项目占比提升至80.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过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7393元、12806元,分别提高到39259元、19533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开新篇、育新机、创新绩,奋笔书写新时代发展优异答卷!

抢抓机遇谋发展

历史的意义,往往要回头看,才会更清晰。

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多年来,三明人民牢记嘱托谋发展,坚定改革促转型,绘就出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画卷。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三明考察,对三明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重要嘱托,为新发展阶段新三明建设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

这是三明发展难得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8月6日,市委召开“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动员部署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方向、担当作为,大抓落实、大干实事、大促发展,加快推进新时代新三明建设。

“如何深化既有改革、探索其他改革?”“如何打造全省绿色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如何创新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实效?”……部署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发展八问”,意义深远,给人启迪。

找准发展“金钥匙”,山区同样可以当“状元”。

全市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高位谋划推动,增创绿色经济发展、现代产业发展、改革、中心城市建设、对外开放、政策支持等方面新优势。

山区发展根本要靠自身“骨头长肉”,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

8月20日,全市“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市招商攻坚战役正式打响!这场战怎么打?怎么才能赢?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效。

深入实施“1+11+N”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推广运用“招商地图”“顾问招商”等工作法,完善招商考核评价机制……截至 8 月 31 日,全市今年累计新签约项目 837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336 个。

项目招得进来,还要落得下去。

连日来,在尤溪县临港工业集中区上仙片区,刚落户不久的海螺(尤溪)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正进行前期的红线内土地平整。

安徽海螺集团属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今年厦门“9·8”投洽会上,我市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海螺(尤溪)绿色建材产业园投资协议》,项目签约总金额56亿元。

组建专班对接、全心全意服务……用时不到一个月,海螺(尤溪)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前期论证、选址、总图设计等工作!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我市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五比五晒”活动,用好用活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全力加速推进项目落地投产。

截至上月,全市今年新开工落地项目 142 个、总投资 357 亿元。

秋高气爽干劲足。在沙县区,中钛启辰高端装备易损零部件制造项目有序推进;在建宁县,5G综合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加紧施工;在宁化县,福建亿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

战略合作“一盘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8月30日,我市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举行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签约授牌仪式,为推动三明医改再出发,三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9月6日,中山一院首批6名专家进驻我市,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给三明患者带来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有了中山一院的协助,对我们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满心欢喜。

如何下好区域协同发展“一盘棋”?

答案不言而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抱团合作!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当前,厦门、漳州、泉州、龙岩、三明5市统筹资源、优势互补,重点在政策机制打通、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布局贯通等方面发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抱团发展,5座城变成“一家人”!

2021年,共有涉及我市的20个项目,初步纳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大协作项目,总投资7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71亿元。

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段开展静态验收;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10个入驻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订单不断……同绘共赢蓝图的画笔,永不停歇。

“跳出三明发展三明”,定当扩大开放、深度融入!

去年12月6日,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开园,44家入驻企业签约,总投资58.23亿元,这是深化京闽合作的生动实践。

协同发展在具体行动中落实。全市上下持续深化拓展合作对接,以当好“店小二”的精神,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共同把三明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为京闽科技产业合作示范样板。

目前,已入驻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企业80家,总注册资金约7亿元。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支援福建“小三线”建设,数以万计上海职工随厂迁入三明,联结起了上海、三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

成立沪明乡亲联谊会,举办“永远跟党走,重走长征路,开启新征程”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暨沪闽(三明)旅游合作对接会,文旅合作签约项目81个……新时代沪明联谊、交流协作迈出了新步伐。

拧成“一股劲”,同下“一盘棋”,协同合作大有作为。

产业发展后劲更足、交通往来更加便捷、公共服务壁垒打破……抱团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民生红利,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攻坚克难惠民生

“这5年,三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行走在日新月异的城乡大地,从鳞次栉比的幢幢高楼、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绿草如茵的景观公园……我们寻找到了答案。

“出门就有广场,大家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风景,这种生活很舒适,我们感到很幸福。”秋阳下,市民张桂兰笑容灿烂。

城市建设得好不好,老百姓的笑脸最有说服力。

2017年7月,国家住建部将三明市列为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顺势而为,我市正式启动“城市双修”全国试点城市建设,以打造“现代山水名城”为目标,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打造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修建麒麟山环山玻璃栈道、实施三钢大气污染项目持续提升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市区水系……

5年来,我市已完成93个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重点项目,总投资63.49亿元,一座生态宜居城悄然崛起!

木桶效应,补短板也是强长板。

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市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5年来,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近10万人,率先在全省山区市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累计解决近15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5年来,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37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67万个,全面消除“大班额”,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差距全省最小,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居全省前列。

——5年来,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18943户545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

绘好新时代新三明“画卷”,规划是最重要的“起笔”。

今年2月2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我市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梅列区、三元区,设立新的三元区;撤销沙县,设立沙县区。

行政区划调整在更大区域、更高层次统筹规划三明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了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出“1+1>2”的巨大发展潜能。

既要用大历史观谋划长远发展,也要以使命担当把握好当下。

从“一张纸”到“一座城”。5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三明生态新城建设,不断完善功能布局,推进市委党校、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生态康养城等项目建设,一座活力新城蓄势待发。

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三明生态新城围绕“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交通、产业、金融、规划、电力等各项惠民利民举措,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城市发展红利。

奋进的号角已吹响,发展的步伐更坚定!

金秋时节,在三明城乡大地,大干快干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眼前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发展图景,便是新时代新三明奋力崛起的模样!(卢素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