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居民夜谈会”提档升级——三明市夜色增“亮点”

2021-11-05 15:04: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5日综合报道(本网记者 刘惠萍)晚上闲暇时间,乡镇(街道)干部与村(居)民齐聚一处,你一言我一语,村(居)民提问题,乡镇(街道)干部耐心听,可以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繁琐复杂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建立问题清单,逐一商讨解决……

2019年,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倾听民声,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三明市三元区荆西街道首创“居民夜谈会”做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来,按照市委“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部署要求,三明市对“居民夜谈会”的做法进行“提档升级”,形成“居民夜谈会”制度,并向全市全面推广,为三明市村居夜色增“亮点”。

清流龙津镇社区干部、居民围坐漫谈。巫建辉 摄

清流:十年难题一朝化解

解难题,促实效。在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一件长达16年之久都未能解决的难事,在“居民夜谈会”制度推广过程中得以化解。

原来早在2005年,里田乡李坊电站建成后,经常造成下游洋庄村的水渠无水灌溉田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多年来村民数十次找李坊电站交涉均无果。今年9月,省法院派驻洋庄村第一书记胡伟荣,借助“居民夜谈会”制度,召集村民在夜灯下聊家常、话发展,揪出了困扰村民十多年的“烦心事”。

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该从何入手?胡伟荣充分利用夜晚时间,敲开村民的家门,就“烦心事”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的交流,理清事情原委,收集证据。同时,邀请清流法院生态审判庭法官一起到李坊电站勘察现场,耐心细致地向电站负责人释法析理,讲清利害关系。

“我承诺在电站安装限位块,确保水位线低于坝面40厘米时,即触发警报装置,所有发电设备停止工作。这样既能保证电站正常发电,又能确保洋庄村的水渠里常年有水灌溉田地!”经过4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李坊电站终于同意与洋庄村委会签订和解协议,十年难题,一朝化解。

据悉,自推行“居民夜谈会”制度以来,清流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县、乡、村干部三级联动,变上访为下访,下沉干部4195人次,利用居民夜晚闲暇时间,与群众座谈、漫谈145场次,走入群众家中,听取意见建议和情况反映276条,收集微心愿223个,建立民情台账,实行限期办理制度,搭建话家常、解民忧、纾民困、促和谐的暖心平台。

建宁均口镇村干部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到修竹村民聚集点开展“夜谈”工作。黄平柳 摄

建宁:“203”夜谈室“声”入人心

“高速路口沿线要进行整治,我们很支持,但是希望拆除附属房后,可以配套建一所公厕。”10月29日晚7时10分,三明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203”夜谈室内,村民们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夜谈会好啊,它确实帮我们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建宁县均口镇隆下村杨家岭小组村民宁福荣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在夜谈会上提出“小组的机耕路一到雨天满是泥泞”的问题,没想到没过几天,道路硬化就开始施工了。

据悉,今年来,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均口镇在全镇各村居创新推出“203”夜谈室。

“‘2’指镇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两种身份,‘0’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沟通,‘3’指联系老干部、党员、群众三种主体。”建宁县均口镇组织委员宁雪莲说,通过每周定时开展居民夜谈,“203”夜谈室至今已接待群众15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6件,现场解决59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17件,已完成8件。

明溪县城关乡征迁工作人员“夜谈夜访”,向群众宣传征迁政策。(城关乡政府 供图)

明溪:“夜谈夜访”助力征迁

自“项目攻坚年”启动以来,三明明溪县城关乡坚持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大局,将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作为全乡重点工作。乡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全市正在开展的“居民夜谈会”制度,第一时间成立征迁工作专班,利用晚上时间“夜谈夜访”,分组包干、各司其职、协同推进,有力推进征迁工作。

“补偿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你们把地都征去了,我们以后靠什么养家糊口?”

面对村民不理解,征迁专班人员认真详细记录下每个村民的意见、诉求,坚持每天上门与他们拉家常、讲政策,让他们认识到征迁发展项目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的长远利益。一次、两次、三次......次数多了,与村民熟悉了,征迁工作渐入人心,村民态度由最开始的反对转为理解和支持。截至10月,工作专班已走访村民203户,共收集意见、诉求125条。

征迁工作有“强度”,但对群众不能忘了“温度”。

在“夜谈夜访”过程中,征迁专班人员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近期,征迁专班人员通过“夜谈夜访”了解到上坊村晏大哥遇到难题,他儿子考上大学,学费却没着落。征迁专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团县委、县民政、县妇联等部门协调帮助。在相关部门的搭桥牵线下,厦门皇达集团愿意资助小晏三年的大学费用。通过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晏大哥及周边村民对征迁工作的态度,他们更加支持政府的征迁工作,实现由“要我征”向“我要征”的转变。

泰宁:“123”架起连心桥

“以前因为白天要干活,有的困难问题都没有办法及时反映。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夜谈会’,乡领导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群众,跟我们闲谈,晚上闲聊的时间就把困难问题反映了,方便极了。”村民杨大姐开心地说道。

这是泰宁县开展“居民夜谈会”活动的生动缩影。针对大部分村(居)民“白天外出、傍晚回家”的特点,泰宁县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庄、进小区、进庭院,利用夜晚闲暇时间,通过座谈、漫谈等形式,与村(居)民“零距离”交流,面对面沟通,开展“居民夜谈会”活动——通过建立“123”(“一记”即一本村(社)情民意记录本,“二办”即一般问题直接办、复杂问题联合办,“三实”即党建引领实、长效推进实、督促办理实)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居民夜谈会”制度走深走实。

如今,走在乡(镇)的农家院落,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大碗茶,讨论交流,寻找致富之路的景象处处可见。通过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干部接单,“居民夜谈会”也已经在村党支部和村民之间牢牢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沙县:夜谈让未来之路更清晰

一个茶碗、一张方桌,没有讲台,也没有音响话筒,镇领导干部与村民代表今天开的夜谈会,主题是讨论村里的旅游怎么搞得更好,让游客来了还想再来。

“夜谈会就是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伙有啥想法尽管说出来。”夜谈会主持人、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三言两语,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3月底走红以来,小吃第一村俞邦村的旅游持续火热,1天就有近2000名游客慕名而来。村党支部书记俞和法信心满满地说:“我觉得要多增加一些小吃体验元素,增强互动性,继续做大做强‘小吃第一村’的品牌。”“这个点子好,但我觉得咱们村要拓展渠道,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村民曹承淦接过话茬。“除了搞旅游,村里的田可不能浪费,我已经开发了近300亩专门种植小吃配料,订单收购销路不愁,可以继续推广。”益鑫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俞广清说……伴随着田埂旁吹来的习习凉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商兴村大计。

大家坐在一起,不少想法在讨论中就定了方向:依托龙峰溪、红边茶、红土地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组团发展;邀请小吃技艺传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与小吃文旅集团商讨增设亲水网红景点……

白天田头各自忙农活,晚上村头一起议发展,通过夜谈,大家集思广益,俞邦村的未来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