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行业资讯 > 电力 > 正文

三明:红色热土盘活绿色资源 革命老区释放生态福利

2021-11-13 19:37:43  肖伟捷 傅淑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1月13日讯(通讯员 肖伟捷 傅淑婷)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三明英雄儿女,用热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脚踏这片红色热土,你能感受到红色基因融入了三明人的血脉,更能聆听到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全方位打造振兴发展的“三明样板”奏响出的一曲曲“绿色赞歌”。在“双满意”的20年里,三明交通越来越便利,风景越来越美丽,百姓越来越富裕,而这悄然发生的变化,在天上、在地下、在水里......

起航:织起天路向天歌

改善交通,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逐梦蓝天,更是老区人民长久的期盼。

从1984年开始,三明机场先后勘选了三明、永安、沙县的8个场址:1993年1月,机场场址选定位于沙县虬江乡凤凰山附近,并启动建设。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8年,机场建设依旧未完成。

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批复同意机场场址优化。机场新场址选定于沙县城区东北侧、福银高速公路南侧,占地5143亩,距县城中心区约4公里。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但机场新场址比沙县城区高约170米,最高填方62米,最高挖方达80多米,挖填方总量达6000万立方米,存在工程量大、施工用电不足等一系列难题。

为了让老区人民早日实现蓝天梦,三明供电公司专门成立重大项目服务团队,克服山高路陡、泥泞湿滑等种种困难,实地勘察临时施工线路选址。同时,结合水泵房用电、线路杆塔建设、机场施工爆破点等因素,项目服务团队日夜奋战,认真做好危险点分析、线路选址等工作,顺利完成了施工用电选址勘测,为机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机场通航前,三明供电公司多次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对机场客户专线进行特巡,还帮助机场输送了两名技术人员,确保机场供电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2016年10时35分,航班号为H01109的上海吉祥航空公司全新空客A320飞机缓缓降落在三明沙县机场。这一幕,让多少人热泪盈眶,30多年的梦想终成现实。

随着空中交通网不断完善,在外打拼的三明人终于找到了一条回家的捷径。

2018年11月,三明到重庆的航班正式开通。这对于在重庆工作了10年的周庆国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我答应母亲每个月都回家看她。可是原来回趟家,不论是直达的火车、动车,还是重庆飞往南昌、福州、厦门,再转动车,都得10多个小时,太辛苦了。”周庆国坦言,可90多岁的老母亲日夜盼着他常回家看看。返乡难,成了困扰周庆国10年的一块“心病”。“如今有了回家的航班,就能多陪陪母亲了。”

便捷的“空中巴士”,不仅方便了往来群众,也为三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明溪县宏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盖洋镇有200亩种植基地,主要种植非洲菊、玫瑰等鲜花。原先,鲜花只能在福州、厦门、南平等省内城市的花店销售,每20朵售价8元。三明机场投入使用后,公司的鲜花通过航班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国内一线城市,每20朵可以卖到12元。

三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奋力答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时代答卷。

莲子种植,是三明市建宁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建宁莲子因粒大而圆润,色白如凝脂,易煮烂又久煮不糊,香酥可口,而久负盛名。全县年产干莲2300吨左右,产值近7000万元。

然而,传统的莲子烘烤法子就两个,太阳晒和炭火烤。当地莲农基本都采用炭火来烘烤。可炭火烤,势必要上山砍伐林木来制作炭火,长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一边是产业要发展,一边是生态环境要保护,如何破解发展与生态间的矛盾?2020年,三明供电公司在建宁县大力推广全电智能烤莲技术,莲农只要将采摘回来的莲子,通过机器、电烘烤房就可轻松实现莲子剥皮与烘干。

“通过全电智能烘烤房烤出来的莲子外表好看有光泽,一公斤莲子能比原来多卖20元左右。烘烤时也不用盯着,可以忙别的农活。”建宁县濉溪镇大元村村民李有根算了一笔账:他家有莲田20亩,用全电智能烤莲技术,一年可增收2万多元。

如今,建宁全县已有1000多户莲农用上了莲子电剥皮机、电烘烤房,全电智能烘烤为当地莲农带来了“真金白银”。

此外,宁化县积极实施烤烟房“煤改电”工程;永安市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烘烤笋干技....“一县一特色”乡村电气化示范点建设,为革命老区绿色发展“插上翅膀”,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实践。

蝶变:鱼儿“游”出致富路

三明市清流县是全省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全县渔业养殖面积5.8万亩。近年来,清流县从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渔旅结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使渔业始终保持健康良性发展。

嵩口镇梓材村木南组村民魏八生曾是省定贫困户,一家三口靠种田为生,家庭生活极为困难。2018年,他申请了3万元小额扶贫信贷,承包了13亩鱼塘。

刚开始,魏八生没有经验,完全是按着传统模式进行粗放养殖。这种方法出鱼少,产出的鱼只能在年底上市,没有市场竞争力,一年下来,并没有多少的利润。后来,帮扶干部为他联系了水产养殖技术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给出的方案是高密度、精细化养殖。魏八生非常认可方案,但有一个难题摆在他的面前:高密度、精细化养殖需要增氧,这需要充足的电力,而他家的鱼塘距离主线路比较长且跨河,拉线难度大。

国网清流县供电公司得知魏八生的用电申请后,立即到现场勘察线路。经过设计,制定了最佳线路方案,并立即开展立杆架线,共架设电杆6根,新架线路330米,确保鱼塘充足、可靠供电。

“电力足了,养殖密度也上去了。我还对鱼塘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分期分批捞鱼上市,每天都有收入,‘贫困帽’就一步步摘了。”魏八生说。

为了当好渔民的“电保姆”,清流县各乡镇供电所都与养殖户签订养鱼用电协议,一旦鱼塘出现供电故障,供电所服务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用电,确保渔民用上可靠电。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20年来,三明供电公司始终倾力推进电力“双满意”工程,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用“海陆空”为老区建设赋能,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三明样板”。山水相依,林城相融,交通便利,小吃遍地,美丽三明等你来一场“醉氧”之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