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绿”“利”双赢满盘活

2022-02-22 08:50:02  郑丽萍 罗鸣灶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

在尤溪县洋中镇康林村下坪洋有两片林子,仅一路之隔,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景象:

左边的林木郁郁葱葱、笔直粗壮,长势良好;右边的林木大小不一、杂草丛生,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

康林村副主任陈友畅介绍,左边的林子是委托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管理的,右边的林子是村民小组自己种植的。“照这样的长势,谁说一座座青山不是金山银山?”

这是我市国有林场实行差异化绩效改革,推进场村合作经营最直观的成果。

去年8月,我市以建设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为契机,印发《三明市省属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创新实行新增经营项目与核增绩效工资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用好绩效“指挥棒”

眼下,正值植树造林旺季,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省级保障性苗圃,450万株苗木生机勃勃,负责人廖燕瑜和工人们正悉心管护。

与往年相比,今年廖燕瑜和同事们的工作量增加不少。因为在完成每年额定的100万株苗木培育任务外,今年他们增加了近500万株的培育任务。

“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大家都很有干劲。”廖燕瑜说,自从去年开始实行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以后,大家平均绩效工资增加了9000多元。

在林业基层一线干了31年,廖燕瑜的绩效工资第一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以前,普通职工每月六七百元的绩效工资基本不变,大家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职工干事创业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高,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廖燕瑜对此深有体会。

究其原因,早在2017年,我市就完成了省属国有林场改革,全市13家省属国有林场全部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范畴。然而,这些国有林场仍然保持省级财政核补的“供养体系”,绩效管理和考评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时代深化林改再出发,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去年8月,我市制定《三明市省属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开展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

“切实体现了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市林业局国有林场工作站站长张运根介绍,去年全市省属国有林场新增合作经营森林资源面积约3.7万亩,保障性苗圃建设培育苗木817万多株,合作发展林下经济7000多亩,职工的核增绩效工资达213万元,人均增加年收入2800多元。

“最高11000多元,最低330元左右。”张运根说,用绩效的“指挥棒”,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和服务社会的热情,为新一轮林改激发活力。

望着眼前孕育着希望的苗圃,廖燕瑜有了新的打算。他说,在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育苗任务外,今后要积极向外拓展经营性业务,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

下好改革“先手棋”

干得多,拿的绩效工资就多。那么,职工核增绩效从哪里来?

“就从这些新增经营项目中来。从当年度新增经营项目经营纯收入中提取30%,作为员工的核增绩效工资。”张运根解释说。

新增经营项目包括哪些?张运根介绍,除了场村、场企合作经营森林资源项目,还包括开展场企合作国家储备林建设托管服务项目,以及保障性苗圃建设与经营、林下经济、林业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其他项目。

新一轮林改瞄准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我市如何在深化林改路上继续走前头、作示范?眼下推进的国有林场林业经营机制改革,正是题中之意。

在这场改革中,场村合作经营森林资源的份额,占国有林场新增经营项目三分之二以上。

位于永安市西洋镇三畲村村口的林木,长势旺盛、郁郁葱葱。原村党支部书记吴祖灶说,这都是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的功劳。

“去年,这片林地流转到期后,村里进行了经营招标,没想到流标了。”吴祖灶说,“也想过自己造林,可这是个技术活,没技术、没资金、不懂管理,要怎么管护?”

正当村两委干部犯愁时,永安国有林场抛出合作的“橄榄枝”。能与林场合作造林,村民们求之不得,因为大家知道,林场经营的青山成色可不一般。

怎么合作?吴祖灶介绍,由村里出林地,永安国有林场承担整地、苗木、造林、抚育、施肥等经营措施所有费用,同时,双方经过评估,测算出投资总额,按永安国有林场占有60%的股份,村里占40%的股份进行分配。

尝到了甜头,三畲村又将现有林分委托永安国有林场管理。目前,全村90%以上的林地都与林场进行了合作。

森林资源精准培育,是林改最为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市国有林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93名,占全市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6%,差异化绩效改革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了森林资源培育水平。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林地规模化经营效益初显成效。”张运根说,去年共有37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新增经营项目中,产生的效益约占全市新增经营项目效益的56%。

国有林场“打头阵”,我市林业经营机制改革再前行!

兴林富民满盘活

春雨绵绵的山林间,宁化县济村乡肖家山村林农张上海正在林子里穿梭着,仔细察看着杉木的长势。

去年,张上海将这片800多亩的中龄林,交给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进行委托管理,经营收益按85%和15%分成。干了多年林地经营,张上海心中有一本账,他看中的就是国有林场的“专业”。

山还是那座山,但如何经营才能产出更高效益?张上海“亮”出了心里的那本账:协议上林场保底每亩出材率达8.5立方米,如果以现在的市场价计算,等到这片林子到了主伐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大约200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想和林场开展合作造林,等这批林木采伐后,再让山坡披上绿装。”指着不远处的那片杉木林,张上海有了新的计划。

实现“绿”“利”双赢,也是我市首批“林票制”试点村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一直的追求。

梨树村大部分村民外出营生,林地常年失管、效益差的问题一直存在,与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合作后,这一难题就解决了。

去年,梨树村与林场开展合作造林279亩杉木林,双方分别占股45%和55%,村集体将其中70%份额以林票的形式量化给全体村民。这让原本要等到二三十年砍伐后,一次性兑现的造林受益,变成每年都可以兑现。

“国有林场承诺按年单利3%对林票进行兜底,保障了村民的利益。”梨树村村书记曹声链算了算,等到了主伐期,村民和村集体收益至少翻十倍。

“林场要效益,也倒逼我们要经营好,不然岂不是亏了?”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场长谢汝根表示,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对于林场来说,做好森林资源培育,职工增加了收入,而村里引入专业团队管理,提高了造林后的出材率,村民手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再增值。

一子落,满盘活。去年,我市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多元化融合发展新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跨出新步伐,全市省属国有林场年度制发林票面积12601亩,额度1417.18万元,同时在全省国有林场系统率先制发林业碳票,备案交易碳减排量5918吨,成交金额89188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