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90后大学生吴阁墩争做“新农人”,带动村民致富

2019-05-09 10:16:13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吴阁墩给果树整枝。

吴阁墩抱着刚出生的猪仔,笑开了花。

创业的舞台在田间地头

——记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90后大学生吴阁墩

●三明日报记者 罗鸣灶 郑丽萍

进入5月,三元区壹号家庭农场生机勃勃:地里的芦柑抽出嫩叶,套种的西瓜苗长势喜人。

农场的主人叫吴阁墩,90后,三明学院2015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从在校期间利用假期种植水果玉米,到如今创办家庭农场,大学生吴阁墩为什么选择农村、从事农业?他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历程?

不当“白领”,返乡种玉米

吴阁墩,三元区岩前镇吉口社区居民,1993年出生。2012年6月,他考上三明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3年,在同学眼里,吴阁墩挺“另类”的,因为半工半读几乎是他全部的大学生活。

在学校,吴阁墩不仅学习努力刻苦,而且还是个“活跃分子”。利用课余时间,他创立了当时三明学院人数最多的协会——酒店管理协会。担任协会会长期间,他长期与市里的景区、酒店对接,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实习岗位。

寒暑假,吴阁墩也闲不住,就到市里的大型酒店做兼职,他工作踏实努力,还未毕业,就被酒店聘为中餐厅主管。

“如果没有回到农村,也许我现在是高级酒店的一名管理人员,或者是一名优秀的城市创业青年。”吴阁墩说。

然而,之后的一次面试,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他投递了一份简历到福州某五星级酒店应聘。获得了面试机会,可在与面试官交谈时,面试官诚恳地指出,由于他额头上的小疤痕,在外在形象上可能会限制今后他在服务行业的发展。

回来后,面试官的一席话,让吴阁墩陷入了思考:如果我在这个行业不能做到最好,为什么还要坚持,可自己又能干什么?

那时,父母在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承包了50亩地种植西瓜,吴阁墩有空就去田里搭把手。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吴对农村有一股执拗的热情。他经常在地里帮父母干农活,不仅熟悉农业,也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技术。他父母是种田的好手,家里种的西瓜最重可达23公斤。

既然在农村也能有所作为,为什么偏要挤进大城市?于是他的目光开始从城市转向了农村。

2014年初,假期他利用兼职赚来的钱,在梓口坊村流转了12亩土地,种植美国特拉水果玉米。经过精心管理,玉米喜获丰收,亩产量达1250公斤。

同时,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时机,吴阁墩创新将水果种植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展体验农场的新模式,每天吸引游客200多人次。第一次创业,吴阁墩赚了3万多元,积累了创业“第一桶金”。

种西瓜、玉米,吴阁墩有经验、有技术,但受时节限制,不是长久之计,有没有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项目呢?

毕业前夕,他又陷入了迷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