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那些红色往事,望见初心
2019-08-16 11:07:29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顺口溜”里忆往事 1929年9月,红十二军团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部队从江西回师宁化开展革命,并派红十二军干部朱成茂同志到曹坊担任曹坊苏区指导员,成立曹坊区革命委员会,组成农民协会。工农红军到达曹坊后,到处写标语,发动群众闹革命。 当年,15岁的曹发伙,从明新小学毕业。他喜欢锻炼,努力学习文化。农民协会指派他负责登记人口和土地的数据。工作之余,他对大街小巷墙上那些红色标语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去看。有的标语他还会用纸和笔记下来。 《回忆录》记录了部分标语—— “组织农民协会,集中力量打土豪”“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不交租、不还债”“土豪的谷子不要钱发给贫民”“士兵不要打士兵、穷人不要打穷人”“欺压贫农者杀、高抬市价者杀”“向土豪罚款、向富农借款”“扩大红军和赤卫队、巩固苏维埃政权”…… 据曹发伙的儿子曹祥增说,小时候,他的父亲无论在家,还是带自己外出,经常会说一些红色“顺口溜”。 在曹坊采访时,记者听到今年85岁的曹松林说,曹发伙这个人很有才,虽然不敢说他出口成章,但曹发伙很会说类似于“顺口溜”诗词,大家都很喜欢。 从曹发伙的《回忆录》来看,他写的“顺口溜”大致分为诗词、标语、追思、歌颂等四大类。诗词、追思、标语类主要是反映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而追思、歌颂类则反映的是解放后的回忆。这里摘抄部分—— 土地革命时期的诗: 少年跟党闹革命,总务秘书担在肩,被敌包围不怕死,听党使唤守阵地…… 解放后的“顺口溜”: 解放凯旋展工作,当选上曹小乡长,剿匪反霸打头阵,使得地方享平安…… 追思篇:父亲国贤闹革命,参加红军十二军,宁化五乡大暴动,苏区工作有威名…… 歌颂篇:宁化苏区曹坊人,无数子弟齐报名,忠心党来忠于民,革命奋斗不留名。 曹发伙《回忆录》里记载的这些“顺口溜”,没有七律诗那么讲究句式、押韵、对仗的规矩,但内容文字直白,通俗易懂,老百姓特别喜欢。据说,曹发伙的这些“顺口溜”,在不同时期,有的还被文艺宣传队编成歌曲和山歌进行演出或传唱。 利用地情打游击 红军长征后,反动派大肆反攻苏区。曹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较早创建的革命老根据地,也是三明地区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反动派对曹坊苏区进行了更加疯狂的进犯,当地形势日趋紧张,老百姓也跟着遭殃。 1931年12月6日,敌军52师侵占了清流县城。当晚,曹发伙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向首长报告了这个重要敌情。 邻近的铲共队誓死要剿灭曹坊苏区部队,清流县城又有大量敌军,随时可能进犯曹坊苏区……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何保存苏维埃政权,又能有生地消灭敌人,成了当时曹坊苏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回忆录》里,曹发伙这样记录破解这个难题的脉络—— “当时,苏区政府经过权衡利弊分析后,果断决定:利用熟悉地情和山高林密的优势,不断地转移宿营地,转战于包坑、南树坪、相敬岭、樟子扭等周边的深山老林,采取防卫之策,转战打游击,相机痛击敌人”; “1932年1月的一天,苏区队伍避实就虚,趁黑进发范家舍庙子边。其目的是:如果坪上的铲共队会袭击东坑,回打或阻击苏区队伍,那么队伍就迅速转向官地,在其村口露天临时宿营,这样便于可以随时把队伍向南坑、曾家背、肖坊方向转移”; “红军长征后,龙地铲共队屡次袭击曹坊赖畲、石灰岩等地,而龙岩连城伪军李延年兵团第三师师长李玉堂派遣一个团的精锐兵力,配合当地特务营、清流长校铲共义勇总队,有近千人以上,筑起四个堡垒,日夜蜂蛹拥剿曹坊苏区。其中一次,连城四堡的铲共队纠集200多人,配合曹坊周边各乡铲共队,共同袭击曹坊苏区政府。我们的游击队总人数不到百人,顽强地与敌军奋战。后来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逼至水同里,原苏区主席、军事部长、肃反委员共3人,被敌人抓走。这段时期,曹坊苏区队伍损失惨重,这与没有打好游击战有关系。” 曹发伙是一位只有小学文化,没有受过专门军训的农家子弟,但在苏区工作期间提出的关于打游击战的建议,深受首长的认可。这些建议在《回忆录》里,可寻到片断—— “1933年5月7日,曹坊苏区队伍支援治平打游击。不料队伍前脚刚出发,后方就有两个落后士兵偷枪叛变杀人,引发留守队伍乃至整个队伍的恐慌,致使大部分人逃跑,仅剩下一部分骨干人员。我是苏区干部,政委问我心里有什么好办法。记得那时,我凭直觉,大胆地对政委说,四面八方的铲共队,视我们曹坊苏区如眼中钉、肉中刺,巴不得一下子把我们除掉。下一步他们还会想办法来打我们。硬碰硬,肯定不行。当时,苏区队伍隐藏在曹坊本点的一座密林山上,山下就是一座香火庙。我说,最好把队伍齐集在香火庙,如果敌人胆敢来袭,我们就准备好在战场上与敌人决一死战。但无论怎样,香火庙不宜久留,要转移别处深山,让敌人不知我们的底细。这次,首长觉得我的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命令队伍,悄悄地离开香火庙,向黄地、官地转移,再次进入范家舍,转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苏区队伍走向何方。实践证明,没打游击战,就保不住曹坊苏维埃政府……” 记者在曹坊采访时,许多80岁以上的健在老人,都说曹发伙小时候脑子就好使,点子特别多。今年85岁的上曹村老人曹松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亲眼见过曹发伙在工作中的表现。他说,曹发伙的这段《回忆录》,生动而真实地体现了他的远见和过人的胆识。 汀东游击队纪事 1929年3月至1934年10月,宁化扩红突击热潮十分高涨。曹坊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青年加入红军,上前线参战。但后方各地反动民团却蠢蠢欲动,气焰十分嚣张,互相勾结,猖狂活动,有的逃至白区,暗中成立铲共义勇队,残忍杀害苏区干部和主动积极支持苏区工作的进步人士,阻挠扩红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血腥惨案。 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曹发伙的《回忆录》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反动派在连城北团,成立了伪县政府,差不多每个乡都有铲共义勇队。反动派还在清流长校成立铲共义勇队总部,下辖周边各乡铲共队,破坏苏区工作。这些铲共队人数不等,但影响特别坏,他们经常进入苏区捣乱。曹坊毗邻连城北团、四堡、清流长校、里田和长汀馆前,自然成为铲共队袭击的重点苏区。记得是1934年3月的一天,曹坊苏区劳动部长带领原总务长、县副主席,到坪上负责扩红工作。当晚,他们召开群众大会,不料,可恨的马连寨铲共义勇队,在他俩休息后,包围其住处,以毒辣手段将其抓走,至今生死不明”; “夏坊乡文书夏让华,被假装打探行路的安乐民团人员抓去,杀害于乡苏区大院内。下曹乡支书曹发升,人员借宿黄岭下,敌人发觉后,将其连砍数刀,当场牺牲。裁判部长去滑石执行任务,据见到的人说,部长的枪被敌人抢走了,人生死下落也不清楚”; “如此接二连三的铲共凶残劣行,使苏区工作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当时红军已长征,为了肃清这些反动武装,巩固苏区,上级下令于1930年2月在长汀新桥成立汀东游击队,下辖三个中队,王仰颜兼任游击队长,部队装备有100余支枪。到1930年6月,汀东暴动后发展到1000余人,装备有400余支枪。1930年农历五月十八日,汀东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由王仰颜担任团长。同年7月,红军独五团奉命在长汀四都改编为闽西红二十军第五纵队,王仰颜任司令员,罗化成任政委。红五纵队下辖一个支队、四个大队,共900余人,500支枪,是红二十军中战斗力较强的一个纵队。这支队伍在王仰颜、罗化成的领导下,为推动闽西武装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曹坊苏区成立汀东游击队第二中队,阙志健任中队长,戴叶廷任政委,汤朝忠负责下乡联络工作,开展武装自卫,壮大队伍,打击敌人。我本人担任该中队的文书兼特务长。游击队中队在曹坊一带与敌人转战周旋,将没收的谷子、浮财分给穷苦农民,使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一直奋战至福建解放”; “汀东游击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苏区赫赫有名。1929年至1930年间,汀东游击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保卫了苏维埃政权,还与独立第九师、第十师、瑞金红军模范团、瑞金红军学校学员队、宁清归军分区东南游击支队和东北游击支队以及独七团、闽赣十八团等地方红军和红军游击队一样,也都曾在清流县域内活动和战斗过,展示了出色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1930年5月5日,汀东游击队在时任中共长汀县组织部长兼汀东游击队长王仰颜的率领下出敌不意长途奔袭清流,首次解放了清流县城,并在城区驻扎三日,宣传发动群众做工作,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三明日报记者 巫瑞万/文 俞杰/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