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要闻 > 正文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故事汇③——凤凰山,长征从这里出发

2019-12-05 21:15:41   来源:三明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但长征从这里出发,却又是必然的。

凤凰山与江西接壤,是宁化受革命影响最早的地域之一,具有深厚的革命基础,是中央宁化苏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在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宁化西陲的隘门、大王、凤凰山、石城的小姑等地向长汀及瑞金壬田进发,途经凤凰山并在此安营扎寨,在凤凰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当时红军在村中央的五通庙大坪的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会上朱德军长亲自站在一条长板凳上讲话,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朱德在群众大会上,时而以提问式的语气揭示劳苦群众受剥削压迫的社会根源,时而用铿锵有力的声音痛斥国民党蒋介石的罪行,时而又激情满怀地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主张,号召贫苦农民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见证朱德军长演讲的那棵古樟树已有400多年,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如一个参透世事的老人,阅尽人间沧桑。

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亲手点燃了凤凰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凤凰山革命烽火燎原,宁化及凤凰山村发展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image.png
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红军井。林文斌 摄

红军进驻凤凰山后,紧密联系当地群众,大力宣传革命,在帮助指导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基础上,红军在当地建立看病所,兴办列宁小学,还帮助群众下地干活、上山打柴、挖井修路。村里原来的蛇岭井是一口井底不足1米深,由河卵石简单堆积而成的小四方井,井面坑洼不平,给村民挑水带来不便。1931年10月,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一连进驻后,战士们帮忙把井挖深、扩大,一口小方井变成了大圆井,解决了凤凰山及周边村民的用水问题。凤凰山群众一直饮用着这口井水,称其为“红军井”。

老红军王胜彪回忆:“红军最早来宁化是1929年阴历年过了不久,从石城经过宁化的凤凰山进长汀的。有一个连队到凤凰山住了两个晚上,我听红军连长讲过话,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个连队当时就驻扎在村中央的五通庙内,这座庙始建于唐朝,有上下两层,已列为“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保护工程”。王胜彪是16000多名宁化籍参加红军中长征到达陕北仅剩的58人之一,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3年1月30日在北京病故,享年88岁。

军民鱼水情深,凤凰山人民不仅在兵源上支援前线,在人、财、物方面也倾其所有。扩红期间,凤凰山乡党委、乡苏政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领导和党团员带头模范作用,进行扩红竞赛。“兄弟同参军,父子齐上阵,夫妻一条心”,大家的参军热情异常高涨。全村160多户参加红军就有100多人,除地、反、富、坏外,80%青年参军上了前线。

青壮年上前线后,村里留下的是儿童、妇女、老人,他们筹款不落后,运输不落后,帮助做军衣、草鞋不落后,几乎全民参加革命,8岁至14岁的参加儿童团,手持梭标和木棍检查路条;中老年和妇女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帮助担负军需品、战利品运输和救护任务。

深厚的革命基础,昭示了凤凰山成为长征出发地的必然性。

image.png
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红军医院红军标语。周志鸿 摄

从大的数据来看,三明全市参加红军3万多人,其中宁化就有1.3万多人。长征途中,三明籍红军指战员大都编入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在湘江战役中,前卫红4师伤亡惨重、损失过半。作为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大部分人壮烈牺牲、血染湘江,红三十四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红军到达陕北后,三明籍红军战士幸存的仅有76人,在册革命烈士6610人,还有许多烈士没能留下英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三明籍开国将军仅有4人:少将张廷发,沙县夏茂人;少将张新华,宁化县曹坊乡人;少将张雍耿,宁化县禾口乡人;少将孔俊彪,宁化县城关人。

长征是中华民族开始崛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起点。三明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共和国的旗帜增添了灿烂的色彩,而凤凰山也在偶然中必然地成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一个重要标志,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军爱民,民拥军”,“红军万岁”四个大字,至今在凤凰山红军街头的门楼上熠熠生辉。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