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市村级集体经济“四步走” 走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0-04-30 10:04:27  肖晓敏 张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泰宁县朱口镇金湖牧歌温控种植大棚。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 供图

东南网三明4月30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张韬)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是推进农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破题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三明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四步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村村高收入、集体有活钱”。 

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红军食堂。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 供图

组织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踏步走”

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发展思路清不清晰、行动落实迅不迅速,是包括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明市以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为重点,以构建基层科学治理体系为目标,切实健强基层党组织。

选好“领头羊”。三明市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开展村级组织“头雁”储备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按照每村3-5名的标准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跟踪管理。2020年,更将1028名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员、青年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库。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回引部队退休副师级干部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养业,带动村财增收10万元。

派驻“好干部”。对全市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安排101名处级以上领导、133个县级以上部门挂钩。派驻干部帮助指导村级组织严重弱化村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目前全市下派第五批驻村任职干部468名开展驻村任职工作,实现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在省纪委监委派驻干部詹志勋的挂钩帮扶下,打造水尾红军村莲子品牌,推进红色小镇旅游产业发展,村财收入从2014年的2.8万元增至2018年的18.3万元。

整顿“弱组织”。2019年,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调研摸底,摸排出14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形成整顿方案,全面落实“四个一”挂钩帮扶要求,安排138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132名乡镇班子成员、108名第一书记和132个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集中力量开展整顿,整顿转化127个、占90%。 

建宁县量化折股年终分红会。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 供图

聚焦脱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正步走”

三明市针对贫困空壳村增收难题,立足烟叶、林地等优势,创新了量化折股、烟叶返税等村集体收入增收模式,解决了贫困空壳村自我造血能力。全市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平均收入从2015年的9.46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2.59万元,增长1.39倍,257个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已清零。

探索扶贫资金量化折股促增收模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收益量化折股给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整合6家农机合作社和7家植保合作社组建闽赣农机植保服务中心,将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入该中心作为全镇6个贫困村的量化折股资金,每个村年增收至少1万元。目前,全市有139个村开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工作。

建立烟叶返税促增收模式。在全市开展现代烟草产业扶贫,通过调整贫困村种烟规模和税收返还政策,助推全市种烟建档立卡贫困村村财增收,特别对烟叶税返还在10万元以下的贫困村,适当提高返还比例,确保贫困村每年烟叶返税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创新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三明市力推贫困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选择尤溪县联合镇吉木村、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等32个基础条件好、村级班子强,具备从贫困村转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试点,累计投入试验区建设资金2600万元,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家门口就业、村财增收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融合示范初见成效。

改革试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跨步走”

三明市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试点工作,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和发展能力,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

基本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1725个村(场)制定折股量化方案、占98.7%,其中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1643个村、占94.1%,其中,沙县探索建立土地信托流转机制,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在全省总结推广沙县土地信托流转模式。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在不断夯实“福林贷”“福田贷”“福兴贷”等普惠金融产品的基础上,于全省首推“振兴贷”,着力破解“农民贷款难、农业贷款贵”问题,全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三明市召开。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成立花卉专业合作社,社员统一办理“福田贷”业务,贷款资金集中投入合作社,用于搭建水肥一体的大棚种植非洲菊,村集体年收取大棚租金15万元。

9月1日、2日,《人民日报》连续两天报道三明林改经验。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 供图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2018年出台《关于林业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六条措施》,通过支持村集体加强林地使用费收取、加大国有林场与村集体合作造林力度、支持村集体发展设施林业等措施提高村集体收入。2019年印发《三明市林票管理办法(试行)》,在沙县举行“四共一体”合作签约暨林票首发仪式,目前已在沙县、将乐、泰宁、宁化、永安等7个县(市)的12个村实行,合作面积5970亩。9月,《人民日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三明林改经验。

开展“三票”改革试点。深入研究制定《三明市创新“三票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计划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乡镇——沙县夏茂镇、将乐高唐镇等地先行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助力三明市乡村振兴工作。

永安市小陶镇八一片区党委与省农科院举行“党组织共建”签约仪式。三明市委乡村振兴办 供图

联合共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齐步走”

三明市通过跨村联建、多村捆绑、村企共建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集成、资金集聚、经营集约,保证集体经济发展必要规模。

跨村联建。在全市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模式,组建联村党组织59个,覆盖行政村258个,联建村村集体平均增收3.07万元。联村通过统一规划,资源整合,推动各村整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永安市小陶镇把七个村“打包”成立八一片区党委,通过以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申报设施农业补贴项目,整合各村的旅游资源等措施,目前八一片区规模以上企业14家,平均村集体收入近14万元。

多村捆绑。将贫困村的闲置土地、林地和扶贫资金等资源进行“多村捆绑”,采取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拓宽集体增收渠道。泰宁县将6个不同乡镇省选派干部驻点村和1个项目村等7个贫困村共计310万元资金进行捆绑,以此为基础在音山村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双增收试验示范基地,引入公司合作建设温控种植大棚,各村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

村企共建。利用村集体资源,通过集体土地资产入股、专项扶持资金入股、开发入股等方式,以村企联办、基地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引进旅游公司入驻运营,利用村红色资源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村企共建,预计每年可为村财增收10万元以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