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三明市医改朝着全民健康再深化、再前进

2021-05-25 09:23:10  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医改永远在路上

——三明市医改朝着全民健康再深化、再前进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5月17日,三明医改再次释放利好消息:我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及定点民营医院,全面落地执行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

“此次共有45种药品降价,预计一年可为我市患者节约费用1600万元。其中,抗癌药品降价明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药硼替佐米,集采后每支价格从1051元降至346元,降幅达67%。”市医保局负责同志表示,医药改革正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健康红利”。

2016年10月,实行药品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后,682个品规药品降低价格,其中54个品规降幅50%以上;2018年9月,我市完成首批70个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联合限价采购工作,平均降幅44.61%;2020年4月,“三明联盟”成功完成7个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平均降幅69.52%……一次又一次药价分厘必争的背后,是我市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健康谋福利的初心。

医改没有“完成时”,随着我市医改朝着全民健康再深化、再前进迈开大步,一幅健康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医药改革

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曾经,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百姓多年的难题。

7年前,作为一名需要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数学老师翁华,不仅每个月用光了医保卡的所有额度,还要自己贴钱。

“以前,我口服的瑞格列奈一粒要2元,现在只要1元;二甲双胍原来一片0.4元,现在只要0.07元,而注射的长效胰岛素也从每支200多元,降低到183元。”老翁感慨,自己不仅吃上了廉价药,也用上了放心药。老翁看病贵的“包袱”卸下,是我市探索医药改革,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生动实践。

2012年4月,我市将医改“第一板斧”砍向了虚高的药价,对129个“疗效不确切、价格很确切”的辅助性、营养性的所谓“万能神药”进行重点监控。在线监控当月,我市药品支出就减少了1673万元,全年节约药品费达2亿元。

2013年2月,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挤压药品耗材虚高“水分”,减少药品浪费,促进合理用药,群众负担随之减轻。

在随后的8年里,我市实行了“一品两规”“两票制”,建立了跨地区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治理流通领域药价虚高,严格控制“大处方”“大检查”,规范用药行为,“腾笼换鸟”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一板板斩断医院与药品利益链条的“斧头”铿锵有力,随着“以药补医”机制的破除,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乱象被解开,我市药品治病功能逐步回归。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三明联盟”成员共涵盖16个省、26个地级市、4个国家医改示范县,覆盖区域人口1亿多,每年可节约药费1.24亿元;2012年至2020年,全市先后8次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8420项,增加医疗服务收入达57.39亿元。

医保改革

理顺医保管理体制

医保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既联供方又联需方,是推动医改的“主引擎”。我市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将原来24个隶属不同部门的医保基金经办机构进行整合,组建了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2016年,又率先将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定价等职能统一到新组建的医保局。

“简单来说,就是由卫健部门和医院‘点菜’,医保部门负责采购和‘买单’,共同替百姓管好医保基金的‘钱袋子’。”市医保局负责同志说。

得益于医保改革,沙县区市民张丽萍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红利”。2013年,张丽萍的母亲因腰椎骨折到沙县区总医院治疗,共花费1.8万多元,经医保报销后,个人支付9000多元。今年,同样的病,一样的诊治流程,因实行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简称C—DRG),个人仅需承担4000多元。

前后对比,医疗费用支出节省了一半多。“这多亏了C—DRG改革,不设住院起付线,增加报销比例,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办职工林银珠介绍说。

改革9年来,通过整合优化传统医保制度,有效解决医保制度分割、权责分离、“三医”改革脱节等问题,我市初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叠加保险、第三次精准补助、应急救助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慈善等保障制度有序衔接、协同互补、一站式结算的机制。2012年至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6.9亿元。

医疗改革

医生回归看病角色

过去,由于“以药补医”“给政策不给钱”等机制和政策,导致医院偏离公益性“轨道”,医生“跳出”看病角色。为啃下改革“硬骨头”,我市在政府承担医院投入保障责任的基础上,以正向激励机制为切入点,以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一整套对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年薪制考核办法。紧接着,对医院实行工资总额制度,打破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分配模式,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其中,工资总额的50%发放给医务人员,40%发放给护理人员,10%发放给行政人员。

“2013年,我们医院对所有医生实行目标年薪制后,就将工资总额50%左右的‘大蛋糕’给了医生,用年薪制‘买断’了医生的处方权,让医生桌下的‘灰色回扣’变成桌上的‘阳光年薪’。”尤溪县总医院党委书记杨孝灯说。

“医改前,病人多、药品多、药代多、病床少,医生待遇低,积极性不高。医改后,职工薪酬待遇逐年提高,现在,我们的平均年薪比2013年提高了2倍多。”明溪县总医院医生陈丽双说。

陈丽双仅仅是我市千名医生中的获益者之一。实行目标年薪制后,幸福的阳光照进了医生的心坎里。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年薪由改革前的4.22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3.37万元;医务人员平均年薪由5.65万元增长到16.93万元。

医防协同

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原来,我血压血糖高,只在社区医院开药。现在,我定期到分院接受健康教育拿积分,凭积分还可以兑换血压仪、血糖仪、体检卡!”家住三元区城关街道复康社区的黄大叔,自从参加了慢病一体化积分制管理后,按要求完成血压血糖监测并按时上传,规范服药,血压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020年开始,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将体检有异常的人群、住院出院患者纳入慢病积分制管理系统,并由健康管理师对他们进行合理饮食、运动处方、指导用药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医方规范化管理与患方主动自我管理的无缝连接。

积分制管理,是我市健全医防融合机制,筑牢群众生命健康屏障的一个缩影。2016年8月起,我市开始以全民健康为中心,“治已病”和“治未病”并重的改革新探索。

组建总医院,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开展疾控机构综合改革,推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协同融合,探索建立“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医防协同融合服务新模式……在促进医防协同上,我市正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截至去年底,我市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83.02%、Ⅱ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2.4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25%、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9.68%。

医改这道难题,在我市实现了“破冰”,但医改永远在路上,推动新时代三明医改走深、走实之路仍在继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