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聚焦 > 正文

着力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 持续做实“工业三明”文章

2021-07-05 08:52:16  程鹏鹰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夜幕下的三钢高炉场景(洪碧云 摄)

●程鹏鹰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今年3月22-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强调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为我们加快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着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为革命老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示范。

三明作为老工业基地,从1957年开始工业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11个门类、38个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重型卡车等大批生产企业,培养了大批企业经营人才、优秀工匠,这些都是我们的积淀、优势和“金矿”,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我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短板问题。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围绕全市“433”产业新体系,突出“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三个链条,紧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三个产业,瞄准“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三个方向,着力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持续做实“工业三明”文章。

一、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的思路

——延长产业链。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完善承载平台功能,大力培育百亿龙头企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提速增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补强创新链。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实施新一轮技改行动计划,健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突破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发展步伐,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人才领军团队,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优化生态链。突出政策引导,优化以“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为主的产业服务生态链,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育引进,加快工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的路径

(一)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上求突破。着力推进产品升级、产能提升、产业联动,推动以钢铁和装备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钢铁产业重在立足全市1200万吨钢铁产能和短流程铸造工艺优势,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一企一策”持续打造三钢千亿企业集团。力争到2025年,全市钢铁产业实现产值48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绿色高端钢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产业重在提升整车整机企业规模,发挥机科院海西分院、将乐半固态研究所等国字号技术平台作用,构建“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整车(机)—销售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招商落地一批零部件生产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高端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二)在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上求突破。着力突破资源利用、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加快提速增量和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重在立足资源禀赋,推动资源往产业走,扩大优势、拓展平台,力争至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40亿元以上。其中,氟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现有化工园区认定,守住氟新材料产业发展“主阵地”;推进雅鑫电子超纯清洗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补齐电子级氢氟酸、锂电池电解液等关键环节,拓展萤石——氢氟酸——F22——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六氟环氧丙烷——六氟异丙基甲醚——七氟烷氟新材料主产业链,力争打造全国氟新材料产业重要基地。石墨和石墨烯产业重点突破原材料应用,与贝特瑞集团合作打造微晶石墨产业化研究中心,打破技术瓶颈、实现资源就地转化;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省级以上石墨(烯)产业创新平台、转化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与产业链头部企业合作,构建集采矿——高纯石墨——石墨产品——石墨烯产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力争建设全国高端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基地。稀土新能源产业重点全力突破稀土分离指标和稀土采矿证申办两个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稀土分离冶炼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产业往下游延伸,力争打造全国稀土高端应用产业基地。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开发新能源储能电池,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重在延伸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膳、保健食品、提取物等相关产业链;用好全市223个药号资源,深化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合作;对接好产业龙头,加快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明溪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力争至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以上,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未来产业重在发展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产业,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取三明核电、抽蓄项目成功纳入国家规划,加快实施通导遥卫星系列项目,争取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三)在推动优势产业绿色化上求突破。重点立足我市新型建材、高端纺织等两个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绿色转型,确保完成省上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新型建材产业重在发展新型水泥、高端墙体材料产业,补齐高端建材等关键环节,力争至2025年,全市新型建材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以上,打造福建省重要的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基地。高端纺织产业重在坚持走差别化、功能化和细分领域的路子,在产品、工艺、设备等方面实现绿色化,力争至2025年,全市高端纺织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纺织产业基地。

三、补齐产业转型升级短板的保障

(一)强化政策促动。用好用足国发3号文件有关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积极跑省跑部,争取将我市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名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三明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坚持优惠与贡献对等、合算又合规,深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支持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企业增产增效、增资扩产,培育一批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

(二)强化项目攻坚。突出项目策划,立足新区位、新资源、新消费,策划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税性强的商机项目,力争每年滚动储备项目50个以上。突出真招商招真商,用好产业链招商地图法,制定项目对接路线图,吸引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突出项目攻坚,完善工业领域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突破项目瓶颈,加快项目实施。

(三)强化要素保障。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优化融资担保和涉金融案件企业“白名单”制度,鼓励企业上市、发债,壮大信贷规模、化解信贷风险、扩大直接融资。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常态化开展线下“手拉手”、线上“云展销”,进一步拓展市场。强化项目用地供应,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提前落实重点项目土地申报组卷准备,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加大园区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四)强化创新支撑。坚持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建好机科院海西分院、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永清石墨烯研究院、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医工总院三明分院、市农科院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6+1”研发平台。落实加快人才集聚政策,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工匠”,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