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泰宁新桥乡:党建引领 老区发展再谱新章
2022-04-11 11:36: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
分享到:
|
东南网4月11日讯(通讯员 董继钊 陈泽频 文/图)“我丈夫残疾,儿子还在读书,为了照顾他们,我没办法出去打工。在合作社帮工一天有80元的工资,年底还可以分红,这样一年可以增收5000多元。”村民吴桂娥掰着手指算了笔账,脸上露出了笑容。 “以前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水稻和烟叶种植,然而,这些传统农作物并不能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成了村两委的首要任务。”三明泰宁岭下村党支部书记杨友平说。通过“村党支部+党员能人+合作社+村民”的模式,由支部搭桥、党员能人牵头,成立了良友生态农场合作社,打造出了“岭下大米”“岭下山茶油”“岭下莲子”和“岭下稻花鱼”等品牌,以此来实现村财、村民收入双增长。村民吴桂娥便是合作社的受益人之一。 如今,通过党建引领,岭下村村民富了,路灯亮了,河水清了,村庄美了,焕发新颜,游客也络绎不绝。2021年,岭下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岭下村的蜕变是新桥乡党委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的缩影。近年来,新桥乡党委围绕“人才回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探索推行“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基层红色堡垒,推动老区发展再谱新章。 2021年6月,“三明实践”系列永安培训班在岭下村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人才”,牵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 新桥乡始终将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健全“三心”工作机制,即恳谈交流“聚人心”、导师帮带“增信心”、走访慰问“暖人心”,加强与在外优秀人才的沟通联络和情感联系,拓宽人选视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打好乡村振兴基底。 枫源村地处新桥乡东北部,去年村“两委”换届面临着村内人才大量外流、党员年龄偏大、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的困境。新桥乡党委通过新桥乡上海流动党支部、村党员微信群等媒介,大力宣传乡情村情、村级换届等政策,成功回引枫源村外出经商人员邓荣根、大学生毕业生李梦参选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新桥乡先后回引在外经商人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共15人,占比31%。 “党建+产业”,细耕经济发展的“责任田” “我这有100斤,您看看合不合格。”“我有300斤。”……原来是岭红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岭下村收购米酒。 新桥乡山好、水好,自古以来就有酿造米酒的传统,也有“一杯米酒:不要忘记老区人民”的感人故事。为做大米酒产业,由新桥乡党委牵头,联村党总支在摸排村民意向、摸透米酒资源、摸清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与岭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指导农户组建“一杯米酒”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按标准统一收购农户的“岭红”米酒。合作社成立以来,公司共收购农户米酒3.6万斤,带动农户增收40余万元。 近年来,新桥乡突破传统党建的地域限制,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岭下村党支部为跨村联建主村,联合大源村党支部、新桥村党支部、坑坪村党支部、汾信村党支部成立新桥乡峨嵋联村党总支,探索推行“四桥连心”党建模式,即架起“组织互融桥、抱团发展桥、联创联治桥、服务民生桥”,建立健全定期协调议事和“1+5+3”项目工作机制,由各联建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或带领其他村干部、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成立农民合作社或生态农场,实现米酒、笋竹产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党建+治理”,画好共治共享的“同心圆” “以前我们晚上生活都比较枯燥,白天干完农活,晚上要么看电视,要么到邻居家里串串门聊聊天,晚上8点多各家各户基本上就熄灯睡觉了,没什么娱乐活动。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电影,我们的夜生活也变得有声有色了。”刚在“一杯米酒”展厅看完电影的岭下村村民邓长旺感触极深。 新桥村开展居民夜谈会 自推行“居民夜谈会”后,新桥乡党委建立“闻、问、望、治”四字工作法,全面提升夜谈实效,这个村级放映室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杨友平在夜谈中了解到村民晚上娱乐方式少后,提出的一个好点子。通过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干部接单的方式,“居民夜谈会”已经在村党支部和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为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新桥乡积极探索三级治理新模式,建立“党总支+村两委+党员网格员”的管理制度,即在推动村级产业发展、疫情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方面,由联村党总支牵头,联村村“两委”具体负责,党员网格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党总支牵头、党员示范、党群共治”的良好共治环境,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